友谊县聚焦社会治理大局县场共融共促助力春耕生产
本报记者 王博
近年来,友谊县与友谊农场加强深度融合,坚持大事共商、要事共抓、和谐共促,把《县场融合发展联动机制》摆在突出位置,真用真落、层层推动,不断深化垦地融合发展。友谊县委政法委积极组织各职能部门,围绕“三建五护”(“三建”即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平安共创,“五护”即护生产、护安全、护权益、护生态、护平安)工作要求,将平安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司法助农解困境不误农时不误春
县法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展现司法为民的担当。友谊农场第二管理区种粮大户刘某某因玉米滞销,无法偿还农资公司货款,面临被强制执行的困境。法官在走访时发现,若处置其农机具,刘某某将失去生产能力。为解决这一难题,县法院落实县委政法委“三建五护”工作要求,联合农业农村局、粮食购销企业搭建“司法助农平台”,成功协助刘某某卖出滞销玉米。经调解,农资公司与刘某某达成和解,同意赊销50%春耕物资,刘某某当场付款3万元,农资公司随即配送物资,保障了春耕安全推进,兼顾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针对涉农案件季节性强的特点,建立“三优先”机制(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案款),创新推出“执行+助农”联动模式。今年以来,已为17户农户协调解决生产资金68万元,促成执行和解11件,保全23台农用机械,为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频共振齐发力打假护农保春耕
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在春耕关键节点,召开“农资打假保春耕”部署推进会,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农资门店排查,拓展线索来源,指导经营户完善索证索票等制度,从源头杜绝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联合县公安局、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动执法,多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年初以来,累计开展农资领域执法监管行动12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业户105家(次),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58份,发放并张贴《致农资经营者和种植户的一封信》75份,有效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为全县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加强法治宣传增强维权意识
县司法局依托县场联动调解机制,联合农场调解组织组建涉耕纠纷调解专班,排查化解土地承包等矛盾纠纷。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为春耕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组织11个司法所工作人员组建普法宣传队伍,深入集市、乡村(作业站)田间地头开展4次“送法助春耕”活动,发放500余本宣传手册,现场讲解法律法规10余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司法所、物业办等多部门深入各管理区、乡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聚焦农村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现场讲解假冒伪劣食品、日用品辨别方法,走进食品经营商户强调要履行进货查验、检查保质期、拒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相关义务。切实增强了农民法治与维权意识,营造了法治氛围与安全消费环境,为垦地融合及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筑牢安全防线护航春耕生产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防事故护春耕”交通安全月活动,全力为春耕生产筑牢道路安全防线。民警深入作业站田间地头与重要路段,为农用车驾驶人讲解安全出行要点。结合身边典型事故案例,让驾驶人深刻认识到农用车违法载人、酒后驾车、人货混载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以及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系好安全带的重要性。提醒群众农忙时节切不可忽视安全,只有平安春耕,才能收获秋季硕果。同时,为反光标识老化、不清晰、不完整以及无反光标识的农用车辆粘贴反光贴,提高农用车在夜间等光线不佳环境下的辨识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有效提升了作业站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春耕生产营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下一步,友谊县委政法委将立足县场共建特殊体制实际,加强与农场各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县场共建”长效机制,促进平安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履行政法机关法治护航春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职能作用,将平安友谊建设成效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果,为友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