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以“和美”之弦奏响宜居宜业乡村乐章
//shuangyashan.dbw.cn  2025-04-08 08:09:30

“奋力开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系列报道之十二

本报首席记者杨军杨昕宇

  抬头是“画”,入目是“景”,处处呈现出一幅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新图景。近年来,集贤县集贤镇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逐渐将农村群众的美好愿景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坚持美丽环境“打底”,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把高质量党建作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红色引擎”,抓攻坚、求突破,努力实现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效能。

  聚焦党建引领,用“实”擦亮底色。突出镇党委抓大局,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全镇中心工作来抓,制定《集贤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推行“党政领导抓部署、包片领导促推进、支部书记抓落实、群众共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聚焦村边、田边、路边、屋边等重点区域开展动态督查检查,以督压责、以督促改、以督提效,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集贤镇长安村获评双鸭山市2024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村。

  聚焦示范带动,用“干”彰显本色。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对镇村主街道和各村内重要部位进行“地毯式、全覆盖”集中整治,形成“模范动起来、群众跟上来”的浓厚氛围。2024年全年,集贤镇共投入资金81万元,清理垃圾2616吨,清理路面2311公里,清理边沟4432公里。

  聚焦宣传引导,用“育”提升成色。通过线上镇村微信群转发和线下发放宣传册、进村入户动员等宣传方式双向发力,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既做到“自扫门前雪”,也做到“共清瓦上霜”,成为建设和美乡村的“主力军”,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年共开展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册500余份。

  坚持特色产业“强基”,拓展业兴民富新路径

  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拓展乡村产业链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实力。按照“镇抓产业,村抓特色”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长青秧苗、八家子菇娘、新建村菇娘、红光黄瓜籽等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目前,长青秧苗产值达550万元,年纯收入380万元;八家子菇娘产值达300万元,年纯收入150万元;新建村菇娘产值达120万元,年纯收入60万元。红光黄瓜籽种植示范区项目已在红光村等3个村落实,解决村内闲置劳动力45人,为村民增收120万元。同时,洪仁村创新“林下养鹅”模式,柏楼大鹅养殖基地、务正村、五一村逐步扩大大鹅养殖规模,形成集聚效应,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全力招强引优,激活发展动能。举全镇之力,成功引进清真屠宰加工厂项目,预计投资1000万元,年屠宰量约2万头,建成后可解决40余人就业;城新村成功引进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预计投资500万元,年产值预计可达3000万元,能够吸纳50余人就业。

  用好衔接资金,赋能乡村振兴。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把衔接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申报总投资375.16万元的福厚村农机具、顺发村农机具、山河村道路硬化3个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产业项目,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坚持和谐善治“铸魂”,奏响和美乡村新乐章

  推进塑形、铸魂两手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精神风貌。

  突出自治主体,夯实良序善治根基。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以“群众说事”为抓手,创新开展“小微协商”“你问我答”等议事协商活动,全面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推动形成“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乡村自治的新模式,有效激发村民参加志愿服务、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热情,让农村自治“实”起来。

  突出法治保障,营造依法守纪环境。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组织镇司法所、派出所、志愿者等利用宪法日、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点和各类集市,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引导村民形成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重点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70余起,调解成功率100%,实现矛盾多元化解、群众认同满意、社会平安和谐的良好效果。

  突出德治引导,涵养文明和谐风尚。坚持用文明浸润乡土、以文化滋养乡情,发挥村规民约和家风家教功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全域化、常态化,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探索推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志愿服务流程,年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点亮微心愿”等系列志愿服务200余次。

作者:    来源:双鸭山日报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