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灵宇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文/摄
春光无限好。3月24日,走进双鸭山农场翠博园蟠桃温室大棚内,翠绿的桃树枝叶繁茂,一棵棵青绿色蟠桃缀满枝头,散发着清新果香,果农正穿梭其间,忙着整枝、疏果、套袋,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套袋对蟠桃的品质影响可大了,不仅能防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还能让桃子表皮更光滑、色泽更均匀,卖相和口感都能上一个档次。”大棚桃种植户汝明说,果树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精心呵护,才能收获优质的蟠桃。
只见汝明熟练地拿起特制果袋,轻轻撑开,将蟠桃小心翼翼地套入其中,再细致地扎紧袋口,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不一会,蟠桃就穿上了“新衣”,红棕色袋子点缀在绿叶间,为桃林增添了一抺亮色。
翠博园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军强介绍,为了保证蟠桃的品质和产量,果农在套袋前可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像疏果,就是把那些长得不好的果子摘掉,这样能让养分更集中供应给留下来的桃子;还有施肥、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据了解,2年桃树平均每棵树要套5个果袋,整个大棚共需要套袋1000余个,预计4月中下旬上市。
根据资源找市场,围绕市场需求开发资源。今年,双鸭山农场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切入点,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依托特色餐饮区、特色果蔬区、休闲娱乐区、认养采摘区、研学体验区,全力打造绿色有机草莓、葡萄、油豆角、大樱桃、桃子等果蔬,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以上,可销售果蔬10万多斤。
当前,双鸭山农场正利用近千栋大棚的资源优势,创建“农业+文化+旅游+营销”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向“大产业”升级,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