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昊 记者 孙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关于党史编纂工作的部署要求,3月4日,市委史志研究室启动《中国共产党双鸭山历史》第三卷编纂工作。
启动会议上,明确“政治性、科学性、权威性”编纂原则,要求全体参与人员以“存史、资政、育人”为根本遵循,确保党史著作经得起历史检验。为确保编纂工作有章可循,市委史志研究室系统规划实施路径,框架设计严格对标省委史志研究室要求。全书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结合”的体例结构,以时间为轴全景呈现历史脉络,以重大事件为节点深化专题研究,确保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将编纂周期划分为资料征集、初稿撰写、专家评审、修改完善等4个阶段,明确各环节时间表,建立周调度、月总结的动态管理机制。内容覆盖全领域全要素,编纂范围涵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双鸭山市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实践成果,突出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
针对党史编纂专业性强、时间紧迫的特点,市委史志研究室构建“专家主导+部门协同”的编研模式。聘请2名资深党史专家担任主笔,充分发挥其学术积淀和编研经验优势,全程指导体例设计、史料甄别及内容审定。设立独立办公区,为专家团队配备专用档案室,借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检索史料文献,确保编研环境高效便捷。同时,建立“一对一”联络员制度,实时对接资料调取、实地调研等需求。同时,在编写过程中,与专家形成工作合力,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保证党史编写工作的连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