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县以能力作风之变聚振兴发展之力
本报记者 王博 首席记者 杨军
设立“企业之家”,围绕解决企业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涉企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利用网络“面对面”办事,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开展“暖企护航行动”,年初以来,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7件,受理企业问题诉求14个,集中会办2次、提级办理问题1个,办结率100%。
充分利用县域独特资源和优势,积极推动“冰雪+体育+文化+旅游”多元融合,成功举办第三届双鸭山市(友谊)冰钓邀请赛,吸引国内外200余名冬钓爱好者参赛,着力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
以“便民利民惠民乐民”为原则,精心策划“2025年度年货大集”,活动中汇聚优质农产品、特色年货及生活必需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实惠、便捷的购物体验,让全县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服务民营经济向好、推动冰雪经济向欣、创新集体经济向荣……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今年友谊县以“重改革、强基础、勇担当、促发展”为重点,持之以恒不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继续努力在“常学常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在“压实责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真正让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情干劲和区域经济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
“勤学习强能力、重调研善谋划、优作风重实干、抓落实提质效”。自全省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开展以来,友谊县委高度重视,科学谋划、迅速启动、周密部署、全力推进,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引领词:坚持把提升能力素质放在首位,练就真抓实干的过硬本领,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思想,是先导、是引领、是力量。
在以学促思上持续发力。将学习研讨视为解放思想专项工作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头雁”作用,围绕《解放思想案例选编》、强化“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等方面,召开解放思想案例剖析会,形成一批研讨案例。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全省“解放思想大讲堂”、县域发展专题座谈会学习,推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加快转变。组织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进行研讨交流,撰写研讨发言,切实推动各级干部思维能力再提升、思想观念再解放。
在提能增干上持续加力。突出学和干、知和行相统一。依托“机关大讲堂”载体,统筹培训资源,分级分类开展专业、专题培训。聚焦农业农村、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社会法治等领域,组织大练兵大拉练。开展“基本业务”每季一测,干部政治能力、战略思维、专业水平持续提升。
在狠抓整改上持续用力。以“三实”作风为引领,对标对表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紧盯基层基础薄弱环节、工作落实不力等关键症结,统筹建立《问题检视整改清单》,查找4个方面34项问题,有效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台账销号归零。持续落实会商调度机制,形成“领导-推进-考评-督导”工作闭环体系,严格进行台账式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检视整改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引领词: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重点,锤炼担当务实的优良作风,持续推动能力大提升
能力,是基础、是前提、是支撑。深入基层察实情。用好大兴调查这个“传家宝”,持续推广“四下基层”工作法,全县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乡镇、下社区、入企业,了解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果。全县各单位共开展宣传277次,受众人数7500余人;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348次,整改问题169个;开展信访接待下基层127次,解决问题46个;开展现场办公下基层313次,解决问题173个。
强化治理提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县级综治中心配备率达100%,乡镇配备率86%。制发7项网格运行机制,建立“基础网格”+“专属网格”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全县共划分三级网格230个,配备三级网格员230名。借鉴“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发挥“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六无”示范乡(镇)、村(社区)建设活动,解决基层群众矛盾纠纷5类295起,全面排查九小场所和重点单位安全隐患,全部加以整改。健全完善网格化基层治理机制,深化“五方共议”工作机制,打造微驿站38处,通过“友谊大妈团”“大姐说事议事办事厅”等渠道,协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余件。创新打造了“@+”服务模式,从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到驻区单位党组织接单,分类别“@”单位、物业、志愿者、网格员,全流程无缝衔接,解决自来水跑漏、电梯停运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问题390余件,切实体现“党员+爱心+服务”三位一体,康乐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打造全长1500米的“法治一条街”,被纳入第一批红色法治文化基地名录,友谊县司法局荣获“全省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单位”称号。
优化服务惠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政府采购主体“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联合市财政局创新打造了全省首个政府采购智慧平台“双采智慧标讯服务平台”,加速政府采购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同时,率先在全省建立采购领域首席服务员制度,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在2023~2024年度,友谊县荣获“政府采购先进县”称号。聚焦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健全完善包联工作长效化机制,调整包联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明确包联对象、包联任务、工作机制,确定65位领导干部包联企业395户、12个项目,实现辖区内包联重点企业全覆盖、重点项目全覆盖。截至目前,各包联工作组已联系企业1100余次,受理企业问题诉求81个,已办结企业问题诉求81个,办结率100%,企业满意度100%。组织开展“政商沙龙”活动153次,参与市场主体590个,发现问题55个,征集意见建议67个,并已全部解决,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通过“友谊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持续打造“优化营商新高地,投资兴业选友谊”营商名片,其中第四届达成13个合作项目,签约额16.6亿元。
引领词:坚持把推进改革发展落到实处,增强敢抓善为的攻坚意识,持续推动作风大转变
作风,是旗帜、是保障、是形象。全面发力破瓶颈。以“三个突破、五个提升”为主要发展思路,全力开展“解难题、破瓶颈、补短板、促提升”行动,确定攻坚破难项目15项,细化措施192条,逐一成立专班,制定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目前推进措施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抓手,县级领导同志牵头“领航”招商,成立招商专班19个,外出招商31次,成功签约项目21个,为县域产业发展积蓄了新动能。持续加强对外开放,以黑龙江、广西两省区结成民族“三交”对子为契机,与广西灵山县签订《“友灵”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合作框架协议》及研学、文旅、经贸三项子协议,迈出了两地融合共建的实质性步伐,作为全省唯一跨省开展民族“三交”工作的县区,友谊县典型经验成果在国家民委官方网站刊载推广。
创先争优增干劲。实行“双色亮牌”机制,已对未上榜单位实行“黄牌”提醒,督促制定整改计划,先后下发工作提示20多次,确保工作落实有效。持续推进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县-乡基层信息通道,健全信息报送审核机制。选树优秀先进典型,加大优秀经验做法推广,不断叫响友谊品牌。
突出重点抓整治。扎实推进公租房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国有资产清查专项监督工作,整改率达100%。同时,紧盯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办事难”问题,积极推进“下沉式”督导、“嵌入式”监督,把日常监督往实里抓、往深里做,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靠落到位。
劲风过处万象新,不负东风与时行。理念再革新、能力再更新、作风再刷新。春日的友谊,一场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新的浩荡东风劲吹大地。借“风”推动工作,奋进攻坚步履铿锵;顺“势”积极作为,干事创业激情迸发。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友谊正跃马挥鞭、活力迸发,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