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畅通维权“快车道”开启护薪“加速度”
//shuangyashan.dbw.cn  2024-11-28 07:58:21

——宝清县打造劳动维权新平台实现为民服务新保障

首席记者 杨军 记者 郭林林

  畅通劳动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好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搭建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新平台新渠道,在宝清县打造出“升级版”劳动维权“新样板”。

  “一个窗口”提效能,“一套流程”办到底。为破解过去工作中人社部门“单打独斗”力量不足的难题,宝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改革,在上半年整合了监察、仲裁、法援资源,创新构建了“一窗速办”平台,有效凝聚了劳动权益维护的优势,跑出了高质量为民服务“加速度”。
 

  服务“人社+机制”——群众劳动维权“少跑腿”

  让群众感受到“维护权益少跑路”。通过整合监察、仲裁、法援资源,将原本分散的劳动维权事务集中到一个窗口办理,避免群众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以往群众可能需要分别前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寻求帮助,如今在“一窗速办”平台,可一次性提交相关材料,由工作人员内部流转处理,大大减少了群众的办事时间和精力成本。

  让群众感受到“高效办成一件事”。通过优化窗口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和责任人,确保每个维权事项都能快速有序推进。对于简单的劳动纠纷,能够当场给予解答和处理;对于复杂案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研判,缩短案件办理周期。曾经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解决的劳动争议案件,在“一窗速办”平台运行后,案件处理时间明显缩短,极大提高了维权效率。

  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环境大变样”。在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大厅设立了“劳动者维权综合服务窗口”,打造宽敞明亮、舒适整洁的服务环境。同时,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细心服务。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使用文明用语,让群众在维权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流程“无缝衔接”——解决劳动争议“高效能”

  在平台建设上凝聚力量。成立“监察+仲裁+法援”劳动者维权联动对接工作协调机构,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部门的骨干力量由一名局班子成员统一分管,组建专业的维权服务团队,并实行“一人多岗”模式,窗口受理人员既是调解员、也是监察员、又是仲裁员,为“一窗速办”平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在维权服务上汇集三方保障。建立监察、仲裁、法援三方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劳动监察部门负责对用人单位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劳动仲裁机构依法公正裁决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中心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确保他们能够依法维权。三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全方位的劳动维权保障体系。

  在高效运行上实现协同联动。劳动保障监察或劳动争议仲裁依法取得的证据双方可互用,避免了重复取证的繁琐过程,提高了办案效率;依法查证的事实双方可互认,减少了不必要的争议和调查环节,使维权程序更加流畅;根据工作需要案卷材料双方可互享,方便全面了解案件情况,更好地把握案件全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决定。针对疑难复杂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协调会商制度,通过专题会商,协商制定具体化解方案,提高破解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法律援助“零距离”

  自窗口设办以来,共接受法律援助申请6件,给予有效法务支持6件,满意率达100%,打造了强有力的权益保障法律后盾。

  扫清法律“盲点”,解决“不懂”的问题。通过举办法律讲座、累计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普及劳动维权法律知识,详细解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文件,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知晓维权途径和方法。

  打通法援“堵点”,解决“不能”的问题。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对用人单位或当事人不同意协商和协商未果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时转入后续立案调查处理程序;需要申请劳动仲裁的,劳动仲裁机构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天申请,当天立案,并在3个工作日内将仲裁庭组成人员、答辩、举证、开庭等事项一次性通知当事人;需要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由法律援助人员及时跟进,为申请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支持起诉等服务。

  纾解维权“难点”,解决“不敢”的问题。以往在劳动维权过程中,部分劳动者可能存在担心被用人单位报复等顾虑。今年5月以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共检查用人单位126户,宣传7次,通过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劳动者维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劳动者能够打消心中疑虑,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