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带领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韩丹 记者 王博
友谊县友谊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各民族“一家亲”观念根植于干部群众心中。2023年繁荣社区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事迹入选省级“六共”互嵌式社区典型经验材料。
打造常态化精神课堂建立“共居共学”新环境
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推行“党建+民族”模式,将民族工作纳入“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之家”网格化管理体系,制定了《友谊镇民族创建实施方案》,有力推进创建工作落地落实。通过会前学法、“第一议题”、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相关学习教育30余次;依托“红石榴”宣讲团和“扑克桌”“板凳”“小饭桌”“炕头”等小课堂,将“官方话语”转换成“民言民语”,在居民群众中广泛开展相关学习教育活动80余次;上门送、微信送等送学活动60余次。以分阶段、分对象、分层级的方式,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培育阵地化教育基地建立“共事共乐”新模式
深挖友谊“五地文化”,结合群众需求,重点打造“石榴籽家园”,修建民族文化小广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小区和街巷,增设了“红石榴”心灵驿站、“红石榴”大舞台、“红石榴”跃动驿站、“红石榴”万象坊等各族群众活动阵地20余个,为各族群众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提供多维度的平台。先后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情暖友谊石榴红”“巧腌辣白菜温馨民族情”等文化活动90余次,首创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快板,制作的宣传视频更是得到了群众夸赞。同时,在友谊镇微平台“情暖友谊·石榴红”专栏,积极宣传各族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让辖区群众在共学、共乐中拉近距离。
打造多元化基层治理建立“共建共享”新格局
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以“多彩”志愿服务队打造“1+N+X”志愿服务运行体系,持续推动服务端口前移。探索打造了“石榴籽·友小驿”微驿站,结合岗位职责、爱好特长等,充分发动各民族群众骨干、辖区单位党组织等群体积极参加微驿站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化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利用“@家服务”平台,形成“一老一小”暖心服务链,先后开展各类暖心服务110余次。为部分平房区增设“红石榴”暖心路灯,不仅照亮了出行的路,更是照暖了各民族群众的心窝。形成了“居民诉求有人听、小区环境有人管、小区事务共同议”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