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创新“四个一”机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首席记者杨军
近年来,集贤县针对矛盾调处部门分散、风险处置方式单一、部门信息互通不畅等问题,探索创新了“四个一”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实现纠纷化解闭环管理,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年初以来,全县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4.5%,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9.1%,初访事项同比下降73.8%,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7%。
关键词:功能集成——中心“一站式”受理
统筹平台资源。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建设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整合12345政务服务平台、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工作平台,将群众诉求集中在“一地”,一揽子解决矛盾问题,实现“最多跑一地”。
打捆政务服务。组织住建、人社、司法等21家单位常驻开展联合接访,吸纳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社会帮扶等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诉讼服务、信访调处“五位一体”服务,切实满足群众需求,年初以来已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700余人次。
健全责任体系。坚持首接工作人员和首办单位共同负责受理事项的办理、跟踪、督办、回访工作,针对涉及部门多、案情复杂、政策性强的矛盾纠纷,按照访调对接工作程序进行调解,及时有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年初以来有效化解复杂纠纷8起。关键词:上下联动——纠纷“一张网”化解
社会多元参与。组织协调“三官一律”、法援律师、人民调解员、志愿者团队等各类人员和组织参与纠纷化解,为矛盾纠纷调解提供专业支持。健全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党员中心户、乡贤人士等进入调解工作组,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应调尽调。
网格多点施治。组织网格员定期巡查走访全县609个网格,排查治安案件、公共隐患等问题,协助开展群防群治,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延伸至基层,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服务管理到位。
分级多层诊疗。做好基层“门诊”,简单矛盾纠纷由网格员现场处理,复杂矛盾纠纷提交由村(社区)化解。做好乡级“会诊”,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处理好辖区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的矛盾纠纷。做好县级“确诊”,实现县、乡、村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时介入重大矛盾纠纷,在县域内形成矛盾纠纷处理闭环,年初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712件。
关键词:数字赋能——平台“一体化”管理
数据全量收集。坚持“线上+线下”双轨采集,采取“上级推送+摸排录入+群众申报”方式,统一将矛盾纠纷导入县级信息化平台、交互共享,实现非警情纠纷、人民调解、12345热线等矛盾纠纷数据一次录入、一网交互,年初以来,共采集各类事件近9000件,处置率100%,办结率99.9%。
流转全链闭环。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录入、交办、化解、回访闭环管理机制,明确办理时限,设置智能提示,及时督办乡级、村级特急、超期、调解失败等案件,严格防反弹、控外溢,县级平台建立以来,群众纠纷受理处置时间由平均1周压缩至3日内,指令按时办结率100%。风险全程掌控。实行红、橙、黄、蓝四级风险预警,实现风险隐患轻重分离、层层消化、差别处理,对矛盾纠纷多发高发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发放工作提示函,做到主动预防、源头管控,年初以来,共发放工作提示5份,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排查化解工作。
关键词:强化保障——机制“一揽子”
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出台《关于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全县政法系统进网格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调解对接机制”“首接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机制22个,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方式方法。
深化上下联动。县级赋权建立纠纷调处5类16项“镇呼县应、上下联动”事项清单,乡镇配套制定“一站式”调解业务流程导图,完善镇级矛盾纠纷接诉即办、分流转办等工作机制18项,有效破解“乡镇看得见管不了、县级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等难题。
强化督导考核。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平安创建、万人成讼率等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目标考核,提升考核权重,每周开展线上巡查,每月下沉乡镇(街道)督导检查,每季实行工作质效排名,确保矛盾纠纷应录尽录、应报尽报,有效破解乡镇(街道)“不愿管”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