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镇努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擦亮农村民生幸福底色
首席记者 杨军
新春村的饮用水、东岗村的出行难、四合村的住房安全、永久村的村口路维修、“三村一公司”的新农保、农村群众的惠民补贴……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随着一件接一件地予以解决,四方台区太保镇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不断得到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民生福祉,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太保镇党委和政府怀着为民爱民之心,努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更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取得的成绩成果,既暖心又安心;做出的新事实事,既具体又可感。
“以前我们村经常停水,家里准备了不少水桶和盆,总是得准备点水,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停了。现在呢这些桶和盆都用不上了,每天按时按点接水就行了,水质也好了,再也不用为好几天没水而担心了。”近几年,太保镇共投资830余万元,对6个村屯完成了供水管网改造,保障了村民饮水安全,喝上放心水的村民心里感激满满。
新春村内自来水管网因修建较久,经常出现水管破裂、跑冒滴漏的现象,造成村民生产生活用水不方便。依托乡村振兴资金的扶持,镇里计划投资116万元对新春村供水管网进行改造,重新铺设管道1500米,建设泵房1座、新打水井1眼及购置设备,现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建成后可使村内66户120余村民受益。 五四村内现有小学一所,常有师生反映门前土路不好走,一到下雨天十分泥泞,不仅上下学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镇领导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掌握学校周边道路情况,积极与上级沟通协调,加快审批流程,投入150万元对学校门前及村内巷道2.1公里进行硬化铺设水泥路面,为师生出行安全、村民出行通畅提供了保障。
几年来,太保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遵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先保障饮水、再保障出行,确保每个项目实施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保证每笔资金都花在刀刃上。目前,全镇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的有5个,硬化率达到50%以上的有4个。
“现在我们村里又干净又整洁,路也宽,还种些花花草草,村民素质也高了,没人随处倒垃圾,空气都变得清新了。村民都高高兴兴的。”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的精神境界也随之提升了。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九三村改善了垃圾随意堆放、门前屋后杂乱无序、私搭乱建的现象,村内建立了门前三包制度,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村民治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太保镇先后购置自卸车、铲车、吸污车、洒水车、清雪滚、抛雪机等机械车辆28台,分配给各村,保证村内生活垃圾及时收集、转运,人居整治常态化开展下去。
乡村振兴产业要先行,农民致富项目要跟上。太保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而异,依托各自优势,有的放矢发展特色产业。
依靠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靠山村引进种植高钙果(学名欧李),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如今产量越来越高。为了拓宽销售出路,成立榛尔美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钙果果汁、钙果罐头等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村集体带来了丰厚收益。
随着鲜食玉米在市场上受欢迎,开源村宝宇农民种植合作社抓住商机,通过土地流转种植3100亩鲜食玉米,经流水线加工后塑封成鲜食黏玉米,确保新鲜、口感好,通过直播、订单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就靠种点口粮田,上岁数出去干活没人愿意用,现在好了,在村里就能打工挣钱,还不累也不耽误种地。”近年来,太保镇通过扶持发展产业项目,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周边村屯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务工村民每人年增收1-2万元不等,农村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广、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记者手记:
农村是基层治理的最末端,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家里日常的柴米油盐,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背街小巷的一砖一瓦,出行的路和回家的灯,看似都是平凡小事,却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聚焦群众“幸福感”,全力提升“满意度”。围绕这些小事,聚焦“急难愁盼”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应用一份情怀、一份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去关心群众、脚踏实地去服务民生,就一定能换来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