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知青奉献笔架山 民间展室忆华年
//shuangyashan.dbw.cn  2024-09-20 06:58:34

记者 张英扬 董田胜

  离乡奔赴北大荒,奉献青春激情扬。位于集贤县境内的笔架山农场,当年接收过4412名来自杭州、宁波、北京、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等地的知识青年。在笔架山,这些知青不仅屯垦戍边、建设农场,还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的生活理念,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里。

  展室无声传史话,知青有忆刻流年。今年,双鸭山监狱一名退休工作人员利用自家在农场闲置的平房,个人出资建起了一处知青展览室,宣传知青事迹、传承知青精神,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的后人了解知青、铭记知青,展室成为农场内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该展室位于笔架山农场中心广场附近。展室院门口有三株梧桐树,茂密的枝叶簇拥着“青春岁月——笔架山知青图片展”的牌匾;院内高高矗立着一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室内陈列了140多幅照片和机械摆钟、煤油灯、拨盘式电话机、炭火熨斗等老物件。

  操作农机秋收、在砖厂抬巨石、扛扁担挑水上山、在果树二队干“下果”的活、冬天给果树剪枝、拉手风琴、在笔架山三队水库边游览、在笔架山顶登高望远……张张黑白照片,展现了知青在笔架山农场工作、生活的场景。知青在这里战天斗地,改造自然,锻炼自己,度过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展室的创办者郝连利介绍,当年他就是在这些知青老师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小时候看到那些知青大哥哥大姐姐们晚上睡觉前还刷牙,弄盆水光着膀子擦身子很觉稀奇,不知道他们那是讲卫生的好习惯。小时候不知道皮球还能用脚去踢着玩,是知青老师教他们上体育课踢足球,后来才知道足球比赛还是世界上的一个重大的体育项目。那个体育老师叫蒋氏芳,是位宁波知青。周寅舫当年是郝连利的图画老师,现在保持联系,每年给郝连利邮寄一册他新出版的《报头插图集》。双鸭山知青秦焕然当年是郝连利的班主任,后来做了双鸭山监狱的领导……这些经历常常勾起郝连利对当年那些知青的回忆。

  2020年郝连利从工作岗位退休,有了大把的时间,他在练习书法之余,就思谋着能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正巧他家搬进楼房,闲置出来一处100多平方米的平房还有近300平方米的庭院,地点还在通往水库景区的道路附近,就决定建一个笔架山知青展览室。

  最早响应和给予大力支持的是北京知青吕燕群、慕平、胡延安、于少林等人,提供了大量当年在笔架山生活工作时的图片和他们知青下乡笔架山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视频资料,并在展览的方向定位上给予把关指导,时刻关注着展览的活动进程。之后,众多知青提供翻拍的电子版照片,通过互联网传递给郝连利。郝连利自费把照片打印出来进行展示,并配以图片说明。

  展室于今年5月对外开放,随即通过网络的宣传,产生了很大反响。很多外地知青都沿着导航找来,要看看他们当年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呼吸一下第二故乡的空气,感受一下第二故乡的阳光。“激情岁月,难忘青春”“知青岁月是我们最难忘的回忆”“知青60年斗志昂扬,凝心聚力灿烂夕阳”“怀念的时代,想想知青太美了”……厚厚的留言簿上有近百条留言,真情跃然于纸上。

  据粗略统计,展室最多时一天有四五十人参观,平均下来每月有四五百人次参观。

  据了解,当年的那些知青返城后很多人都成了各条战线的精英骨干,其中有些人还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这些知青都把笔架山作为生命中的第二故乡,每年都有知青代表回访笔架山,或在当地举行纪念活动时邀请笔架山的老同志参加。他们无论职务高低还是距离远近,都对笔架山农场有着深厚的感情。 

  因条件所限,展室只能分期分批地展出当年知青的图片。展室环境和设施虽然简陋,但却承载着宝贵的知青精神。这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值得历史铭记,并可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光大!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