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林林 李莹莹 康赫之 首席记者 杨昕宇
7年之前,从小生活在饶河县大顶子山下小南河村的54岁村民杨红丽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家的小院、草房、火炕会成为游客热宠。8月15日上午,面对着镜头,一边整理着关东特色的民宿用品,杨红丽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家从“日出日落勤耕作”到“乐山乐水乐田园”的嬗变。
杨红丽夫家姓王,家里开办的民宿也以“王家大院”命名。“原来家里种地卖粮是唯一收入,农闲时上山采点野菜,有的晒干有的腌渍,也就是家里冬天饭桌上的多一碗咸菜。”说起自家“转型”的经历,杨红丽娓娓道来。
变化从2015年开始。那一年,村里来了“第一书记”,通过“第一书记”的镜头,小南河村原汁原味的关东风情终于在世人面前揭开了面纱。随着村里来了游客,杨红丽采收的山野菜意外收获游客青睐,为她家挣来了第一笔“外快”。在“第一书记”的鼓励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杨红丽和村里几户村民一起开起了“农家乐”。通过“第一书记”帮着介绍客源,家里的收入多了起来,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17年,信心十足的杨红丽和老伴开始了“王家大院”的创业。小鸡炖蘑菇、蒸五花肉、炒微菜、刺老芽蘸酱……凭借着“六大盆”“八大碗”的特色以及良好的服务,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到她家就餐,还会介绍亲朋好友过来。最高峰时,“王家大院”一天接待200多人,用餐房间从最初的一间增加到现在8间房。
小南河村原“第一书记”冷菊贞告诉记者,文旅产业现在成了小南河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了丰富旅游体验,小南河人继续开发了秧歌拜年、小村百盏灯笼亮起来、“五一”三天乐等系列活动以及“二月二开耕节”“端午一日游”“七七乞巧节”“中秋情”等民俗项目。打造出关东民俗屋,发展农家乐和小作坊,村民们还“触电”上网销售农家自制的辣酱、玉米面,自产的绿色蔬菜,“浙江卫视《我们十七岁》明星过大年节目受小南河村特色吸引,也进村取景拍摄,进一步提升了小南河村的名气。”冷菊贞说,“现在小南河村人发展旅游的信心越来越足,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