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点燃增收“新引擎”解锁发展“新密码”
//shuangyashan.dbw.cn  2024-07-30 07:39:33

集贤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首席记者 杨军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为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经营的管理组织水平,让农民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集贤县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带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使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得到显著增强,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下好“一盘棋”——“多点开花”全域推进

  秉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原则,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精准发力,以点带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党建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模式,全面整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积极探索“一村一策”“一村多策”“多村一策”致富创业项目,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截至目前,已完成15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换证,培育家庭农场792家、合作社714家。

  突出示范带动。坚持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力量,立足“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理念,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杆”。集贤县太平镇太中村种地大户欧仁波,2020年成立了家庭农场,现年耕地达到3000亩,年产值能达到500万元左右,吸引远近村屯种地户向“老欧”请教“种地良方”。

  夯实人才支撑。坚持“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聚带头人,带头人带群众”理念,积极探索完善“合作社+带头人+群众”运营模式,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梯队建设,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吃苦的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和职业农业经理人队伍。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通过举办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负责人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成为带动农民致富“领头羊”,全县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和经营主体36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人员120人、专业生产型人员3120人、技能服务型人员360人。

  铆足“一股劲”——“多管齐下”全力保障

  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强科学技术保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小农户接轨“大农业”。

  提升“机械化”水平。全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技术,实现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机械化的“金戈铁马”,农业作业质量与效率显著提升,目前集贤县农机总动力达到77.4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1万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12%。

  提升“自动化”水平。鼓励支持“千亩农田掌上耕”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基于北斗、5G的自动驾驶、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农业机械上应用,通过电脑、手机操控农机,引导农机进行直线播种,保证行距、株距、深浅一致,逐步提高整地、播种、施肥、施药等生产作业精准化程度,实现“种田更轻松、农业更自动、收入更保证”。

  提升“智慧化”水平。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不断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投入使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自动化程度高、精准作业能力强的智能农机装备,实现全县农业生产从“汗水驱动”向“智慧驱动”转变,永胜农机合作社现配备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整地机、播种机、打药机共计130台(套),实现“耕、种、管、收”全链条科学种田。

  横下“一条心”——“多方发力”全面服务

  将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破解“怎样种好地”的有效举措,主动作为用“点穴式”宣传和“保姆式”服务,全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转变经营方式。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从规划、产业、市场等多个方面入手,畅通各类资源要素流动通道,推进“大户”转“场”、“农场”转“社”、“规模”促“示范”的梯度发展机制,集贤县黑龙江旭邦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社员从20户发展到145户,土地流转规模从900亩发展到8000多亩,社员年分红达百万元以上。

  优化分配方式。坚持多元化投入,盘活优质涉农资产,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好用足中央和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分配方式,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难题。

  打造特色亮点。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专业乡镇、专业村,推动特色产业从“外来订单”向“本土专职”迈进,引导村民先后打造了长青村果蔬育秧育苗基地、双胜村八家子菇娘采摘园、同意村“千亩钢葱”示范区项目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以及“高丰大米”“永胜鲜食玉米”等多个自产、自加工、自销售的产业基地,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75.04万元,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3.55亿元。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