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莹莹
千方百计保地稳粮,全力以赴促产增收。集贤县太平镇坚决扛起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2022、2023连续两年,在全县率先超额完成大豆扩种任务,完成任务比例分别为165%、131%,培育大豆种植示范村3个,轮作面积位列全县首位,为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了力量。太平镇将继续在宣传引导、服务保障、规模生产上发功发力,围绕现代化大农业科学布局,稳住粮食产量,组织带领农民群众科技种植,实现更有效增收,为推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再做新功。
高位统筹、高效推进,明确“种豆”路线图
紧锣密鼓“强部署”。全县大豆扩种任务下达后,太平镇高度重视,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依托“四个体系”,率先制定《太平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实施方案》,将大豆扩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政治任务,列入年度重点任务台账和攻坚破难计划,成立“三办一所”专项工作组,抽调17名到村任职大学生,采取“三包一落”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全体一盘棋格局,全面落实大豆扩种任务。
全力以赴“抓推进”。充分运用宣传明白纸、入户上门、大喇叭、与种粮大户座谈等多种信息推送方式,宣传扩种大豆的重要意义、技术措施、惠农补贴政策及有关要求,提高农户知晓率。邀请农技推广专家开展现场培训、答疑解惑,提振农户种植大豆信心。该做法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领导调研时的充分肯定,在春种关键期给农户吃上定心丸,切实把大豆扩种任务由数据绘成种植“路线图”,绘出实实在在的“豆块田”。
压实责任“不悬空”。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将大豆任务分解到村干部,纳入镇纪委监督执纪,层层压实责任,第一时间通报大豆种植进度,坚持推进情况和播种面积“日报制”,跟踪问效,精准核查,有效保证了农户最大限度享受政策补贴。
民心为要、精准服务,激活“种豆”动力源
探索“农业经营”新模式。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源,以“户社共赢、户社联动”为主体,扩大种植规模,实现集中连片、整村整块种植大豆。2023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5万亩,其中,有234家经营主体及种地大户参与大豆种植4.45万亩;17家合作社参与大豆轮作3.15万亩。培育玉米全省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田和千亩示范田3个村、1.35万亩。
算好“稳粮增豆”经济账。全镇把算好投入账、收入账和经济账作为推进落实的重心,组织人员为农户算“明白账”、算“差异账”,特别是针对宜种地块还存在疑虑和担心的农户,讲清大豆种植优势,说清玉米和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让农户认识到有账可算,有利可图,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2023年大豆“三新示范区”面积达到3.1万亩,施用大豆根瘤菌肥2.9万亩,获得国家耕地轮作补贴472.5万元,每公顷大豆比玉米增收3800元以上,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发展“村企合作”畅销路。积极推行订单农业模式,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主动联系飞龙种业、福厚油脂,与太洪村、太合村进行“村企对接”,签订种植合同,推广种植高蛋白品种“绥农52”,培育育种示范田2100亩,并以高于市场价0.1元/斤回收,营造了产销对接、农企双赢的良好局面。今年与佳木斯农科院达成新型高产种子种植合作意向订单,在太洪村、太荣村整村推进种植,进一步联农带农,促进稳产增收。
聚焦重点、科技引路,注入“种豆”强心剂
技术指导“零盲区”。全镇17个村率先使用免耕播种技术,覆盖率达65%,出苗率提高5%以上,落实“一喷多促”惠农政策,全程技术跟踪,全镇飞防面积共计6.75万亩,其中大豆飞防面积3.4万亩,极大地缓解了农作物后期脱肥给增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联合县、镇农业科技人员组建“农技指导小分队”,为农户送技术、送化肥、送服务,力促种植户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在春种、保育、防旱、排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大技术帮扶,真正为农民解忧愁、减损失。
项目支撑“增后劲”。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发展现代机械作业项目,提升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镇投入资金646.68万元,共实施太山村茎穗兼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太安村、太平村等6个村级大型农机作业项目,可实现年收益45.27万元。同时,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侵蚀沟治理,打造农业样板地块和示范田10处1.8万亩,有效提升农业标准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服务保障“走在前”。针对全镇25%半山区耕地和白浆土地,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组织科技专家会诊,测土配方,施撒菌肥,改良土壤,惠农益农。整合各村机动地,加大技术跟踪,落实种植面积。帮助“水改旱”农户应对种植风险,挖掘种豆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