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高产与智慧创新相互融合
东北网双鸭山5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杨军)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良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坐落在双鸭山宝清境内的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去年成立以来,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等,积极开展高产优质水稻种子研发、繁育和新品种试验示范等工作,推动绿色高产与智慧创新的融合,努力做强“种子芯片”。
建设水稻创新平台,迈向现代农业科技崭新征程。完成北方水稻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综合实验楼、科研辅助楼、其他实验配套用房、智能玻璃温室、网室、育秧棚等,购置科研仪器设备245台(套)、农机具35台(套),打造北方水稻种质创新基地、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基地,全方位为北方水稻种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23年9月6日举行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落成仪式,央视新闻联播加以报道,省委主要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
打造育种创新高地,做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收集630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寒地水稻品种资源,利用分子技术创制抗倒伏、耐低温、抗稻瘟病和优质新种质10000余份,以南方优质抗寒性强的粳稻与东北优质粳稻杂交,创新东北优质粳稻种质资源及新品种(系)200余个,选育20个水稻新品系参加各级区试,所选育的糯稻品种已采用订单收购的方式种植40000余亩,参与选育的绥粳124等品种2024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
探索育种新境界,强化水稻种子生物技术创新工作。在水稻种子基础研究方面,克隆了系统抗性的核心调控基因,剖析了其调控的分子通路及其机理,通过水稻免疫抗性的激活,提取大量原料药中间体,为靶向类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在水稻基因编辑方面,研发基因敲高/敲入新技术;构建包含稻瘟病抗性基因、早熟基因以及香味基因等的多基因转化载体,获得5份香型、长粒、生育期明显提早且不含外源基因的新材料。
开创绿色革命新篇章,加快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创新。研发了寒地水稻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和绿色、高钙、富硒优质水稻生产技术,其中秸秆还田技术可达到秸秆原位还田、减肥减药、节本增效、优质高产、改良黑土地的目的,已累计示范推广约40万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技术已获得2项专利授权,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给予报道;通过这些技术和科技服务,大力提升宝清辖区稻米品质,在第四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赛区总决赛产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今后,围绕打造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石,强化种业基地建设,建设一流的设施设备和高层次的科学家队伍,努力建设代表国内水稻科技创新实力的科研平台,做好种业振兴基础内容。守护农业遗传多样性,创新与保护种质资源,挖掘有利单倍型,发展分子标记,创制综合性状优良的粳稻新种源,重点选育抗性强、品质好、绿色生态、适宜机械化种植的新品种,培育增产5%以上的水稻品种1-2个。在佳木斯、牡丹江建立粳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加快推广已审定的水稻新品种。筑牢种业发展人才基石,推进种业育种联合攻关,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省市的科技创新规划,加强与种业企业、地方政府对接,进行联合研发、拓宽发展渠道,着眼于最先进、最前沿技术领域进一步深化科企融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种业市场,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