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娟
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与步伐。时代在改变,那么学习和教育的方式也要改变。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拥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单元教学则在知识与素养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具有很强大的实践性和统整性,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是为了赋予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力量。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核心素养、整合教材,确立大概念、大单元目标,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大任务、大问题并进行思维迁移、融入评价任务的进阶性学习过程,也是落实素养目标的过程。
大单元的“单元”,不等同于我们的教学单元,我认为它应该是“概念”的意思。它是一个可以把一些有关联的知识统领在一起的组织者,它体现的是系统思维,强调的是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那单元就是大概念,大概念就是上位概念的意思,那么也就还有下位概念。
比如举个例子,我们如果要讲商鞅变法的话,那商鞅变法就是一个下位概念,就是一个基础知识。那我要讲商鞅变法,就要去找到它的上位概念,那就是改革。所以,你会发现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一定会有它的上位概念作为指导。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全新的知识结构,构建成一个有意义的认知网络。
大单元的这个“大”字,我认为它应该是大在运用上,大在实践上。我们所有的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在学校教育,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面向未来、面向实践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不再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教材中规定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通过知识去运用、去创造、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学会这个知识,要懂得迁移。
那迁移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低通路迁移,就是我学了这个知识以后,可以去做题,去考试。它通过让学生在做题时回想曾经做过的题目,找到相似的解题思路,从而答题。这样的学习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学生。
第二种迁移叫做高通路迁移,也就是把它迁移到我们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那些问题上,就是从很多具体的案例中抽象出一个原理,再用这个原理去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这是未来我们培养学生的方向。因此,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知识去运用和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的站位要“高”,要超越对单一的知识点和技能的习得要求,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突破原有的教学设计的站位,站在“学科育人”的高度思考教学。
大单元教学不仅关注对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强调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交往协作能力。
大单元教学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而大单元的真实落地则需要九个方面:
一、大概念。大概念深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模型,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大概念是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理解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抽象复杂交错的认知结构。不仅能够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够解决学校教育与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大概念有助于学生探索知识的本质,一个准确的大概念能统筹本学科与跨学科知识,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大任务。大任务是整个大单元学习活动的统领。大任务具有分解性、适切性、阶梯性的特点。大任务的设计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与大单元目标相一致,规划大任务,又被称为任务群。二是与阶段目标相一致,分解大任务为若干子任务,形成任务串。基于大概念统筹的大任务有助于建立模型、迁移模型并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大问题。大任务需要大问题驱动,能够引起并维持学习者持久探究行为的问题,可以由师生共同设计、探究和回答。它相当于是学习任务的动力装置,以“问题”去驱动学习任务,将学习置于具体问题之中,体现以“学”为中心。而大概念的确定,有助于大问题的生成。
四、大结构。大任务驱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建立学习模型,用结构化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举证。结构化学习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转化、迁移、梳理、归纳、整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方法。大单元需要大结构,而单篇的课文也有相应的小结构。整合式教学,本质上就是结构的统整,即探寻学习者、学科知识、学习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大课时。大单元教学需要长时段的课时保障,它强调“以学习定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课程,但课程不是以“下课”为结束标志的。课程是以学生学会即目标达成为结束标志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大任务打破传统的一文一课的思维,根据大任务和学习的容量,确定课时的长短。
六、大情境。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指向真实学习情境的创建,不拘泥于课文、教室,更要用丰富的资源、不同的学习场景来迁移运用。这里所说的“大情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环境”和“条件”,确切的来说,应该是一种多元且开放的学习场域,在此情境下,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究与思考,实现学习上的自理、自主、自由。
七、大评价。运用逆向设计的思路,确立大单元目标实现的素养指标、能力指标,进而确定设计评价方式、评价任务。在逆向教学设计中,评价设计要前置,目的就在于保证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即目标是目的地,目的地在哪儿,就要评价学生是否到达那里。让“评”成为学习内容,成为学习任务,成为学习拓展。
八、大反思。反思是保证学习活动能够深层次发生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经历反思才能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经验,才能促进其核心素养的生成。这样才能实现教下去的是知识,留下来的是素养。
九、大教育。大教育要从知识逻辑、学科逻辑转型为生活逻辑、学习逻辑,要打通书本世界、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联系,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从培养目标的建构到课程标准的制定,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把“想得到的美丽”变成“看得到的风景”,转化为“走得到的景点”。这样就可以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底,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双鸭山市第五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