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雨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新质生产力理论已成为中国以创新和科技进步赋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而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创新的核心要素又是人才。我们要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方向,搭建“用武之地”;以人才资源为竞争优势,化解发展“后顾之忧”,让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
以“新”为方向,打造人才发展“第一梯队”。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创新的发起者、践行者,要紧盯“发展之需”,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招什么”的原则,做好精准引才育才文章。要聚焦技术含量高的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根据城市的区位条件、经济体量、产业布局等,加强产业类人才需求对接,动态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探索建立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度,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让高技能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以“质”为标准,打造新质生产力“持久动能”。要激发新质生产力内生动力,攻克拓宽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对接渠道等“卡脖子”难题,就需要促进更多创新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引领者、推动者、见证者。要注重人才本土培育,围绕重点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重大项目组建协同攻关团队,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集成支持,给予充分财务支配权和创新自主权。要培养大批新质生产力后备力量,给予接续培养、长期稳定支持,让青年人才有机会有条件挑大梁、当主角,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以“强”为目标,打造产才融合“发展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人才战略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强国复兴。人才是创新的规划者与践行者,没有人才,再优的发展环境也是空中楼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能力与综合表现,没有创新能力,再宏伟的理想也只是水中月。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地方优势、特点,以人才强国为突破口,科学制定构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等发展规划,真正做到产才精准融合,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有自主权的“发展高地”。
(作者系双鸭山市委组织部特约网宣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