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康勇军 牟景君 吴兆喆
因煤而兴的双鸭山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功勋之城。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双鸭山煤炭产出超过7亿吨。
双鸭山可不仅仅有“煤城”一个标签。双鸭山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但森林覆盖率高达40%,栖息和生存着381种野生动物和606种野生植物,是黑龙江仅有的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市。多年来,双鸭山累计向国家贡献了1100多亿斤粮食、900多万立方米木材。“黑土湿地之都”“绿色生态之城”同样是双鸭山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煤城”绿色发展的必答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生态优先、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双鸭山肩扛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政治责任,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出路。
双鸭山市面临着一道“必答题”。全市大大小小有近百条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水库等40多个大型水体星罗棋布,有从西到东绵延300多公里、中国最大的连片沼泽湿地群分布,还有86万公顷森林荫蔽着广袤大地……显而易见,双鸭山生态资源相对富集,山水林田湖草高度统一。如何更高效地保护、治理生态系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让良好的生态资源润泽双鸭山大地、造福双鸭山人民?
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是近年来我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然而在地大物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类型多样且富集的双鸭山,各“长”单独运行,人员交叉,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时间,效能低下。
据介绍,在履行生态保护职责时,一位市级领导在不同县区要么兼任田长,要么兼任河湖长,要么兼任林长,履职河湖长在这个县,兼任林长需到另一个县,担负田长则又要跑到另外的县。当时,全市各级河湖长827人、林长797人、田长553人,其中交叉重复的525人。
生态安全是“国之大者”,生态治理责任分担需要提升效能。双鸭山市创新思路,给出了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双鸭山方案”:整合林长制、河湖长制、田长制和生态保护等制度资源,推出“生态总长制”,形成多长合一、一巡多查、协同共治的生态保护联动机制。
双鸭山在全省率先走出了生态治理格局的新路子。前不久,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双鸭山推行“生态总长制”推进了碧水净土森林覆盖指数提升,为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生态保障,保护了地方经济发展成果,为全省提供了样板,属于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为自主创新,为全省首创。
变多部门“单打独斗”为“一家统管”
生态总长制又会有怎样的实效?
在四方台区,原本河湖长、田长、林长共82人,经过整合,现有生态总长36人,精简率达56%。如此,破解了生态治理保护机构设置重复、组织体系各自封闭运行的体制障碍和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组织运行弊端,实现了资源整合,把该省的力省下、把该干的事干好。
改写双鸭山市生态治理格局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双鸭山市林草局局长张文宝介绍,生态总长制经过饶河县的试点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后,2023年由市林草局牵头制定了《双鸭山市生态总长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整合全市林长制、河湖长制、田长制和生态保护等机构职能,建立生态总长新模式,实行生态总长分区划片管理责任制,优化多长合一、一巡多查、协同共治的生态保护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整合后,双鸭山市将林长、河湖长、田长及生态环境职能调整优化为“一套班子”,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生态总长制”办公室,实行一长统筹、三长衔接、多长合一、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变多部门“单打独斗”为“一家统管”。
据统计,全市原有各“长”由2177人压减至797人,原有巡河、巡林、巡田重复事项精简整合至17项。各级“多长”按巡查、上报、交办、整改、销号工作流程,实现了一般问题立行立改,重大问题逐级交办、闭环处置,有效解决了同样事情多次问、同类会议多次开、工作交叉重复、耗费人力物力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双鸭山市实现了各项工种、各道工序“流水线”作业,生态总长全面负责辖区河湖、农田、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保护日常巡查和综合监管工作,推进生态治理管护提标扩面、提质增效。同步建立了市、县、乡(镇)公安机关三级“警长”作战机制和“生态总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通过联合执法、案件移送、信息共享、集中会商的联动操作,大力提升了生态治理效能。
“生态总长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实效,受益最大的是基层,是乡镇和村屯,而且越到基层受益越多。”张文宝如是说。
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生态保护新局面
双鸭山市生态治理实现“一家统管”后,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规划确定重大林田、河湖生态保护项目和布局;市财政局负责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林业、水务、农业、生态环境等政策,协调落实“多长合一”生态管护体系所需资金;市自然资源局负责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协调河流、森林、黑土地治理项目用地保障……市级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生态管护新格局逐步形成。
为实现智慧监管互联互通,双鸭山市还建立了涉河(湖)、林草湿、黑土地管理信息查询共享通道,将原有河、林、田3个系统数据,统一纳入全市“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了智慧监管互联互通。
在饶河县,新建的23套监测点位与原农林水监测点汇聚接入“互联网+生态总长制”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后,覆盖了重点河流、江段,覆盖率大幅提升,实现了多点收集信息、统一集中处理、在线分类交办、按时上报结果,通过平台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治理问题的速度和成效明显提升。
张文宝介绍,通过共建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未来可实现“一张图、一套数”、巡视巡查“一张网、一点通”,资源情况即时掌握、环境治理即时调度、生态问题即时处置。
生态总长制实施以来,双鸭山市以林密、景美、河畅、水清、田净、粮丰、天朗、气爽为目标,全力护绿、扎实治水、坚决保田。一年来,全市护好“一片青山”,做好增绿、守绿、护绿的大文章,全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看好“一河碧水”,常态化、系统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整治工作,加强水灾害防御,全年巡河5977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20个,河湖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管好“一方净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
打造样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生态总长制有效调度了生态管护各方面力量,实现了“1+1+1>3”的效果,构建了更加集约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发挥了生态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倒逼作用、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路径。
张文宝介绍,2024年双鸭山市将从四方面深入推进生态总长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完善制度机制。在“制”上做文章、在“治”上见成效,深化制度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密切协作机制,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全域共治、标本兼治的合力。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落细工作责任、工作流程,完善联席会议、巡查检查、请示报告、提级办理等制度,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和专项行动,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全域共治、标本兼治的合力。
建立考核体系。以工作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监督问责体系“四个体系”为抓手,强化生态工作的监督奖惩,合理动态设置考核指标,统筹对生态护林员、监管员、河湖管护员、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和履职情况考核,科学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营造良好氛围。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生态领域流动,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治理,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自觉意识,努力构建市级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抓实重点工作。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力度,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着重推进2024年幸福河湖创建,加快侵蚀沟治理进度,打好水污染防治持久战,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突出问题。
如今的双鸭山,林茂粮丰、锦绣未央,俨然一幅“美丽中国”样地。
双鸭山,这个中国能源安全功勋之城,以创新发展的态势,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双鸭山方案”。(转自《中国绿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