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杨军
“我们公司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的服务。”“亲商、安商、稳商、富商的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让我们企业获益良多。”
……2003年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落户双鸭山,20年间不断创新突破、做大做强,发展至今拥有近800万吨钢铁上下游产业链的综合生产能力,累计销售收入达到2636亿元、投资超过130亿元、缴税金64亿元,直接安置当地就业5000余人,间接安置就业2万余人。
成为全省最大的单体钢铁企业和双鸭山市的支柱型企业,为振兴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背后,是黑龙江建龙钢铁艰苦创业、拼搏奋进、转型创新带来发展动能的强大释放,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支持和岭东区委区政府助力,对企业给予全生命周期服务带来的强劲力量。
支持企业不遗余力,服务企业不讲条件。作为企业属地党委政府,岭东区找准定位、聚焦需求,精准服务、优化环境,用实际行动助推黑龙江建龙钢铁实现高质量发展。
瞄准精心服务全方位——甘当“店小二”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随叫随到、全程服务”。
岭东区坚持把服务黑龙江建龙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中之重任务,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精准服务企业机制,落实首席服务员制度,及时帮助解决技术人才储备、项目建设要件审批、融资渠道拓展等一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企业稳定发展、持续发展。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黑龙江建龙出现严重亏损,后期建设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生产经营形势极为艰难。岭东区主动担当,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努力沟通协调相关市直部门,帮助开展政银企对接,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协调兑现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为保障黑龙江建龙正常运转,岭东区扛起属地责任,选派区领导驻扎企业开展服务。先后成立5个防疫工作专班,对企业进行点对点督导、面对面服务,不断完善细化防控措施;开通驻企“绿色门诊”,协调解决防疫物资和生产资料短缺等问题,累计提供核酸检测几十万人次;生产物资点对点护送,牢牢守住了“新十条”出台前疫情零传播的重大防控成果。
黑龙江建龙,没有因为疫情停产停工一天,避免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
聚焦转型发展全链条——乐当“牵线人”
加强政策宣传,积极牵线搭桥。岭东区努力把引导黑龙江建龙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重心,把延伸钢铁产业链条作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企、引科研院所进行对接,推动企业由传统钢铁产业向更高端、更精深转型发展。
政策引导,助推科技创新。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岭东区梳理相关政策,编制解读资料,上门服务,帮助企业掌握政策、用好政策、享受政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先后投入近亿元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快自动化、信息化、电商化为一体,实现了数据的集成共享。在降低劳动强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自动化水平,形成“钢铁+智能制造”发展的新模式,加快了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步伐。目前,无缝钢管产量提升10.3%、能耗高端产业链降低18%,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已达到62%以上。
引院对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促成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天津中天钒业、北京中钒联等科研院所与黑龙江建龙开展对接合作,成立钒钛研究院,聚焦钒产品与绿电储能、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破解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延伸钒产业链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打造“钒资源—钒原料—高端钒制品—钒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动由初级原料到高端产品的全面转型升级,成功走出了一条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全力推动高等级石油用管绿色智能制造项目落地,延伸无缝钢管深加工产业链,弥补企业无缝钢管高端产品上的空白。
紧盯优化环境全过程——愿当“凌云梯”
岭东区始终把营造尊重、鼓励、支持黑龙江建龙等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作为服务重点,密切联系、积极向上级媒体、相关单位推介先进经验做法、优秀企业家事迹等,打造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企业典范,不断汇聚崇尚创新创业、勇立潮头奋楫的磅礴力量。
密切政企联系,抢抓争创一流机遇。依托区企共建、首席服务员制度等一揽子工作机制,与黑龙江建龙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开展“敲门行动”“暖心行动”,实现政府政策、企业需求、经验做法等相关信息共享共通,推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频繁、沟通更顺畅、合作更密切。
选树企业典范,澎湃干事创业动能。深挖黑龙江建龙优势,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对接媒体资源、专业资源、政策资源,打造硬核企业品牌。年初以来,企业在黑龙江新闻联播、黑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布各类信息10余条。
黑龙江建龙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等省级以上荣誉9项,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还为岭东区乃至全市提供了民营企业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实践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