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声 首席记者 杨军
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推进“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等省、市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围绕“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整体工作思路,搭建“校地企”合作桥梁,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外引内培蓄积发展动能,有效推动专业人才向产业集聚,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聚合。
瞄准产业“靶向标”“借船出海”破解企业引才难
创新人才工作举措,“借船出海”柔性引进各类人才。
按照“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的原则,围绕全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需要,通过顾问指导、业余兼职、项目引才、挂职引才、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多种形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
深入华东橡胶材料有限公司、德盟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调研、提供服务,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困难和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中的问题。
在2023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华东橡胶材料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人才议题,计划逐年为引进人才拨付25万元生活补助,有效推进政策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困难帮扶到位、服务保障到位。
优化待遇“制度尺”“敲门问需”拓展政策覆盖面
聚焦专项引才活动,“敲门问需”助推人才向产业聚集。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着眼双鸭山“六大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开展人才服务“敲门问需”行动,牵头人社、科技、工信等部门深入黑龙江建龙钢铁、集佳电气等重点企业调研引才需求,向企业发放《双鸭山市人才政策合集》,宣传省、市人才政策。
同时,对全市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缺口进行摸底,绘制人才招引路线图,确定优先引进方向和数量,征集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借助“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将黑龙江建龙钢铁、万里润达等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纳入市级招聘计划,以《推进双鸭山市新时代人才振兴实施意见》为依托,制定政策待遇,将企业招聘人员纳入人才政策覆盖范围,与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同等享受生活补贴、人才公寓入住等惠才政策,有效释放人才政策“红利”。
招聘会期间,主动服务民营企业,设立“企业引才专员”,由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帮助民营企业进校招聘,对接高校资源,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帮助企业招才引智。2023年度“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吸引报名9125人。
围绕需求“下订单”“因材施教”破解供需对接难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定制式”培训推进供需精准对接。
充分发挥市属高校双鸭山职教集团“两院一校”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与用人主体需求精准对接。
建立“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常态化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对标企业需求,定制教育、培训内容,建立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与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打造智慧矿山产业学院,与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建龙钢铁产业学院,搭建起了高校与企业合作互通平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有1233名学生以准职业人身份进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训。
按需施教,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开设了电商、农村经济管理等“新农科”专业,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制作农业经营类培训课程,建立了覆盖415个行政村、8万名农户的学员数据库,以“大蓬车移动教室”的形式送教下乡、现场讲解,借助科学的管理和培养模式,实现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技能提升需求培养农村人才。
强化引领“风向标”“他山之石”汲取发展新动能
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教育培训。
依托高校优质培训资源和发达城市区位优势,举办以“解放思想振兴发展”为主题的“天津大学—双鸭山市优秀人才培训班”。精选全市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青年引进人才走进天津大学参加培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才工作新要求新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帮助双鸭山市广大人才更深更近地了解党情国情、学习产业经验、交流碰撞思想,切身感受天津市在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方面的务实举措和鲜活经验。
举办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全市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孵化器及在孵企业负责人、各县(区)科技工作者参加培训,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培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教育部KAB创业导师马欣授课,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自主创新意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