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博
交通运输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便捷顺畅的交通是民之所盼。友谊县聚焦提高立体交通服务便利度,以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建设为手段,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
精细化管理为企业赋能增效
坚持建路强基、通路兴业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创设“三办模式”精细化管理交通项目,积极为企业赋能增效解难。项目立项“领导主办”。县级主责领导从交通项目选址、用地审批、可研批复等环节亲自参与全程办理,项目设计、施工图设计批复、征地手续上报等环节均做到了超前完成。项目招投“全程网办”。依托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大力推广交通项目招投标“全程网办”,通过提供“招标投标文件在线检、异议投诉在线办、评审专家在线抽、交易进程实时查、交易文档在线存”的线上服务,招投标由2个月缩短为1个月,时限压缩50%,费用支出由2000余元压缩为0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营造了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项目落地“包联共办”。建立“县级领导+项目专班+首席服务”的服务模式,主动对接企业,了解企业所需,建立问题台账。通过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项目协调会、现场办公等方式,提前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用水、用电等实际困难问题,给项目落地建设按下了快进键。2023年,友谊县总投资4.44亿元的国道同江至哈尔滨公路友谊过境段工程13.38公里项目,提前54天发布招标计划,“全程网办”惠及企业28家,召开项目推进会议15次,现场办公10次,提前1个月解决了项目临建场地建设、用水、用电等问题,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竣工争取了宝贵时间,精细化管理得到省中心的好评。
精细化服务为群众出行提速
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精细化服务举措,全力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构建农村公路专项巡查体系。成立以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为组长的专项巡查组,按照“一事一组,实名制管理”原则,设立交通秩序维护组、应急抢险组、应急保通组、公路养护组、公路建设组,5个工作组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全力打造高质高效的“1+5公路巡查体系”。丰富农村公路巡查方式。制定巡查计划,对每座桥函及重要路段实行一名行政领导、一名桥梁工程师、一名养护员工“三位一体”包保管理。实行“随机查”、“定期查”、“集中查”和管养路段“日日查”相结合的巡查方式,畅通窗口、微信、电话等群众线上线下反映问题通道,建立问题整改台帐,汇总分析及时处理。建立汛期交通联动机制。针对农忙和连雨季节的特殊时期,建立公安、交警、电台、气象、医院等多部门组成的汛期交通联动机制,设立专用联系电话向社会公布,提前发布雨天信息,实施“汛期不过,服务不停”的24小时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共“提前发现、提前汇报、提前抢修”道路病害14个、超前抢修道路84公里、修补坑槽20余公里、提质改造路段15.08公里,解决求助群众问题3起,收到赠送锦旗2面,精细化的服务切实得到了群众赞誉。
精细化建设为交通连线织网
城市公交是友谊立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城市交通网络”,必须加大建设力度,满足群众需求。深度调研摸底。针对城镇居民反响强烈的出行问题,通过调研、座谈、自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县域内公交车单一破旧、公交路线覆盖面低、公交站点稀少、等待时间过长、现有公交车已到淘汰年限等问题,为整改建设做好前期准备。明确建设理念。秉持着“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就要跟着百姓需求走”的理念,根据人口规模、分布情况、出行需求、交通小区划分等情况,谋划推进新能源公交“停车+充电”一体化运营新模式,打造方便快捷、互通互联、绿色智能、低碳减排的城市“一小时公交圈”。争取项目实施。积极对上争取,拟计划建设总投资1885万元、占地面积17047.8平方米的停车场。设置公交停车库55个,公交停车位及充电桩各23个,陆续采购投入25台新能源公交车,做到公交线路覆盖全县,实现“1小时公交圈”,彻底解决群众“出入慢、找车难、管理乱”三大痛点,让出行更加绿色顺畅。
下一步,友谊县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广度,耕植服务深度,以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提供高效顺心的公共服务,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