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宏宇 本报首席记者 马淑芬 摄影报道
秋高气爽,收获时节。近日,宝清县夹信子镇二道村2万多亩连片水稻田金黄一片,数十辆收割机、运粮车正在地里来回穿梭。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进行秸秆粉碎,确保水稻秸秆全部原量还田,为寒地水稻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的使用奠定基础。
据了解,寒地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是坐落在宝清县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在该县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和试验取得的科研成果,这项技术可实现每亩减少20%-30%的氮肥施用量,每亩节约成本100元,不仅让农民从投资上节约成本,更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技术会让农民综合节省肥料和农药20%以上。稻苗插在稻草上不死苗,自动降低水稻低径节,达到提升粮食综合品质。”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农艺师张明明说,这项新技术的推广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秸秆还田来的甜头。
水稻大户赵友生已连续两年使用了寒地水稻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今年我种了20公顷水稻。通过两年秸秆还田技术的使用让我增加了收益。今天测了一下产量,比去年亩产增加了100多斤。丰收啦,心里特别高兴!”赵友生说,水稻收割后立即送回晾晒场,在水分达标以后,进行加工脱粒,以保证大米的口感和品质。在水稻收割过半之际,他提前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在宝清县夹信子镇河泉村的收获过的玉米田里,两台秸秆还田机正在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脱棒后的玉米秸秆被秸秆还田机粉碎后,再进行机械化翻埋,黑色土壤露出地表,实现了秸秆的全量还田。
夹信子镇河泉村有6000亩耕地,秋收时节,村里各家各户抓紧抢收,并做好随后的翻埋和秋整地,为明年春种打好基础。
高翔是河泉村的种田大户,每年他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秸秆翻埋还田工作,去年他自己出资购置了两台秸秆还田机。“我今年种了将近500亩玉米,现在正在进行玉米秸秆深翻。自从进行秸秆翻埋之后产量对比之前普遍能多产一吨到两吨。”高翔说,玉米秸秆翻埋形成肥料可以省去一些买肥料的费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恶性杂草的生长,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
夹信子镇结合所种农作物特点,重点推广应用了玉米秸秆翻埋还田和水稻深翻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积极开展有机肥料积造和施用,推广深松深耕、玉米大豆轮作。同时,将村边、山边、路边作为综合利用的重点,积极推进秸秆还田、打包离田工作,为来年的春耕生产做足准备。
近年来,宝清县加强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协同推进秸秆腐熟、生产有机肥和畜牧养殖过腹等间接还田方式,发挥好秸秆还田的耕地保育功能。加快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推动以秸秆为原料开展纺编,生产糠醛、非木浆纸以及水稻育苗基质等产品,延伸秸秆产业链。目前,共有21处农作物秸秆加工企业,750余户农户安装了户用生物质锅炉,9个乡镇企事业单位安装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32台,年消耗秸秆成型燃料2978吨,替代散煤燃料1985吨。按照“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多方受益”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秸秆收储运综合服务,实现秸秆加工企业建设和产品供需均衡、配套、有序发展。
2023年宝清县作物种植面积为261.65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秸秆还田面积4.7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