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杨军 记者 李莹莹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农贸市场提质升级、“口袋公园”展露新颜;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文明标语指示牌随处可见,车辆礼让行人文明有序;
目之所及,每一张志愿者的笑脸,每一次俯首捡起垃圾,每一个文明礼貌的动作,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走在双鸭山的大街小巷,不时与文明不期而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享文明带来的惬意,浸染文以化人的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出彩。自全省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双鸭山市牢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初心,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在坚定不移加快高质量发展中,绘就山城幸福底色。
高位推动“谋篇”筑牢“大民生”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深耕厚植、打牢根基,更需保持常态、行稳致远。我市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协调指挥,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城抓总、县区联动的良好态势。
强化顶层设计。市委明确提出了“打造山水生态之城、文明礼仪之乡、幸福安居之地、兴业创业乐土”的工作目标,并将创城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压实工作责任,树立起“抓好创城就是担当,抓不好创城就是失职”的鲜明导向。
强化统筹协调。市领导挂帅推进环境治理、城市管理等专项行动,市创城办实施“一事一议”制度,针对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事一推进、一事一调度、一事一解决。户外公益广告宣传、交通秩序、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公交站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有的放矢,推动顽疾问题有效解决,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召开文明风尚公益广告协调会、文明交通劝导推进会等工作会议18次,调动起领导、部门、基层、社会组织、群众“五方力量”,推动各县区、职能部门创建工作握指成拳、连线结网。
强化督促指导。我市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群”辐射四县四区,建立督导机制,创新实施“一图、一册、五清单”工作法,完善组织领导、目标责任、督查督导,强化舆论监督、包联共建、执纪问责;着力打造市县(区)创建共同体,实现全市创城一个不少、全域创建一个不落。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包联责任,不断充实基层创建力量,用“资源下沉”托起“民生至上”。
攻坚克难“破局”淬炼“绣花功”
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面子”与“里子”同步焕新。
在精细中出彩。双鸭山以“微治理”“微更新”“微服务”为抓手,以春秋两季城乡环境整治“大会战”为载体,统筹推进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等“五大重点”改造工程,打通一批“断头路”,畅通一批“微循环”,解决一批“瓶颈路”,尤其是困扰百姓20余年的两个农贸市场卫生问题得到根治。
在民意中问策。我市借助市民热线12345和快手、抖音等平台,绘制市县(区)两级民生“台账”,并通过文明随手拍、文明我践行等方式,发动群众主动查找、共同解决民生问题,让创建之举成为反映民意、回应民需的生动实践。
在生活中惠民。我市盘活高架桥下、河岸沿线等“边角空间”,增加绿化苗木,打造各具特色“口袋公园”和花海景观15处,转角遇见美、移步已入园成为品质生活新常态。首批打造完成的200个文明“小楼道”,带动美丽庭院、最美小巷等“大文章”深入民心,让文明基因渗入城市细胞、嵌入城市肌理。
文明之美“铸魂”彰显“新气象”
我市坚持以文明之美塑造城市之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和精神气质。
价值引领强志气。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4300余场(次)“学思想、诵经典、学礼仪”活动串珠成链,并持续推进“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整治高额彩礼树立文明新风”等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双鸭山市道德广场,全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矩阵更具规模。
典型带动有朝气。我市推出“点亮文明之光·温暖多彩之城”系列活动,推动情景剧《雷锋来到咱岭东》全域巡演,“最美快递小哥”“文明出行示范车”等评选活动,引导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培树连创新高。
氛围营造聚人气。我市开展了“万人徒步行、共创文明城”、交响音乐会等活动18项,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双鸭山百强志愿服务项目”中来。出台《双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广“学‘梅’好经验”网络直播,编制《双鸭山市民文明公约》和《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并通过全媒体、全方位、全覆盖讲出创城故事。
时代新风,徐徐吹来;文明薪火,代代相传。双鸭山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让多彩双鸭山因文明更美丽,让生活因文明更美好。双鸭山正迈开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一幅幅以文明为元素的幸福画卷缓缓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