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雷锋精神哺育着历代青年人的成长。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曾在中国掀起风起云涌的热潮,其影响几乎波及全世界,可却很少有人知道,雷锋生前来过咱岭东煤矿。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1960年冬季,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不仅粮食、副食品和日常生活物资极度紧缺,作为第一能源的煤炭更是供不应求。哈尔滨市民要凭供应本挎着小筐排队购买,每天只供应两斤,而咱们双鸭山却因铁路运输的限制,尚有一些存储的落地煤。沈阳军区为了缓解用煤的窘迫状况,就派出一个汽车班来双鸭山拉运储煤,这个汽车班就是雷锋汽车班。他们一行12名战士,6台解放牌大卡车,在班长雷锋的带领下进驻岭东煤矿,他们住在岭东矿招待所一楼,每天分两班把六井的落地煤运至双鸭山大车站。当时在《双鸭山日报》驻岭东记者站工作的任振邦曾和他们有过较多的接触。
雷锋矮矮的个头,胖乎乎的脸蛋,嘴角总是挂着微笑,长了一身的“爱人肉儿”。据招待所的服务员小韩说,自从他们住进来后,服务员真是就“失业”了,打扫厕所、倒痰盂、擦地板等零活都让他们包干了,服务员只能干一些整理床铺的活。时间稍长,双方形同一家,服务员就趁他们不在,偷偷地把他们换洗的衣服洗干净,晾干了叠整齐放在铺下,他们发现后,一再表示感谢,并从此随换随洗,这点活服务员也抢不到了。
有一天下午,任记者到招待所去,正好赶上他们歇班的战士在打扑克,雷锋也在其中,只见他脑门儿上贴了两个纸条,那可能是败绩的象征。见任记者来了,有一个战士就把位置让出来,非让任记者也玩几把,盛情难却,任记者只好从命。任记者打扑克的技艺可比他们略高一筹,牌又顺手,一个100分光头,又让雷锋脑门儿上多了一个纸条。雷锋脸上还是挂着那抹不掉的笑容,连连说胜败兵家常事……他那憨厚朴实、乐观向上、不肯认输的劲头,给人留下了极深的记忆。
那个时候雷锋的事迹没有广为人知,名字还没有后来那么响亮,所以也不曾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但那时候他已是沈阳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五好战士标兵,一些事迹也是屡见报端。共青团双鸭山市委曾请雷锋在尖山矿工俱乐部做过一场专题报告会,内容是读毛主席的书,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的事迹和日记大量报道,人们才知道他已经因公殉职,也才知道他的事迹是那么感人至深,他的人生是那样的灿烂辉煌。当年与雷锋有过接触的任记者,还为自己没有发掘这位平凡而闪亮的战士事迹,没能写出一篇雷锋的新闻报道而感到羞疚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