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犯愁的户口本啊,没想到在自家门口儿就办出来了,这回我就能办医保、领工资了!”当“微米工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将新打印的户口簿递到王大爷手上时,王大爷高兴地向工作人员表达着感谢。王大爷是集贤县集贤镇双胜村的村民,他腿脚不便无法下地行走,虽然户口簿丢失已久却始终无法前去派出所重新办理,由此也影响到了王大爷的医保和工资领取。
市社会福利院的10多个智残孤弃儿童无法到公安机关正常办理身份证,没有身份证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影响孩子们未来享受社会保障。了解到这一情况,尖山公安分局就将“微米工程”便民服务站开到了福利院,利用服务站上的移动身份信息采集设备为孩子办理身份证。孩子们情况特殊,有的无法正常交流,有的身体残疾常年卧床,无法配合采集照片和指纹,为采集工作带来极大难度。服务站民警克服各种困难,帮助每位孩子整理面容、头发和着装,调整拍摄角度和光线,每位儿童都需要反复纠正十多次才能完成采集,最终民警们历时三个多小时,为这些特殊儿童办理了身份证。
以上,都是双鸭山市公安局开展“微米工程”服务的真实片段。
2022年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双鸭山市公安局以深化“三航行动”为引领,抓实“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成果转化,紧扣主题转作风、突出主线提能力、勇担主责惠民生,重塑公安服务理念、重组社区治理力量、重建便民扶企机制,倾力实施“微米工程”,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放”到群众身边、“管”到群众门口、“服”务到群众心坎。
创新理念,“一车式”建设筑基。变“固定化”为“流动式”,厚植公安科技建设优势,利用移动图传技术,以现代化大型警务车辆为平台,整合固定户政服务大厅功能,将证照制作、生物信息采集、数据查询、服务评价等科技装备、设备“打包上车”,建成了户口补(制)发、身份证申(换)领、证明出具等多业务于一体的“一车式”流动服务大厅。
创新模式,“一站化”管理赋能。在“流动服务(车)大厅”实行“四人、五区、六岗”科学管理,4名民警按照一岗多能标准,分别设置接待、办理、采集、调解、运维、监督等6个岗位,划分驾驶、等候、业务、宣传、便民等5个功能区,按照“一站化”模式建立68支服务队,共用车辆、轮值轮作,充分利用车内小空间,发挥社区治理大能量。
创新机制,“一条龙”服务提质。根据“流动服务(车)大厅”特点,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措施、细化标准,健全、完善了问接一体、办考同步、职责公示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机制,车内每个岗位分岗不分家“接待即办理”,每办一次业务同步一次考评,利用车内外电子屏和视频监控,公示办理流程、进度和收费标准,公开岗位职责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服务流程全部最简、服务项目全省通办、服务质量全程溯源。
“微米工程”实施后,各服务队优化“全流程”机制“上心”,打包“全窗口”业务“上车”,实现“全覆盖”服务“上路”,群众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爱心呼叫”,各基层派出所精心准备、设计路线“主动应答”,把服务站开到群众身边、把便民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防范宣传做到偏远乡村,服务、巡逻等多项基础业务捆绑下乡,公安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只要一辆车、办事不求人,警务流程更优了,警民距离更近了,群众的满意率也更高了,实现了服务难点和群众办事难题的“双突破”。
全市“微米工程”开展以来,累计服务里程达6000余公里,共计为群众办理各类证照200余件次,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入户服务1300余人次,哪里的群众有需要就开到哪里,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就走到哪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彰显公安为民情怀,真正把公安服务送到了每名有需要的群众身边。
【启示思考】
为民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便民化、惠民化,必然在“润物细无声”中温润群众心灵。人民警察为人民,市公安局在“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中创新实施“微米工程”,从细微处着笔,做实做细民生大文章,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放”到群众身边、“管”到群众门口、“服”务到群众心坎,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让为民服务更加贴近民心、更加具有温度、更加富有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