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博
近年来,友谊县建立完善了县委统一领导,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巡察整改联动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以监督为抓手,推进巡察整改政治监督、日常监督贯通融合,推进巡察整改监督、问题整改、综合治理有机衔接,确保巡察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攥指成拳,在凝聚合力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意见、《巡视巡察机构与纪委监委有关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办法》和市委巡察工作规划,选派4名县纪委监委机关干部参与四届县委第二轮巡察,推进“室组巡”耦合监督,综合运用双向反馈、通报约谈、督办问责等措施,持续加强成果运用、信息共享、力量配备等方面联动。县委巡察办制定了被巡察党组织整改任务清单,明确了8项整改任务及时限要求;制定了监督部门整改任务清单,明确了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部门在整改日常监督中承担的工作任务及时限,实行闭环督办,督促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和整改监督责任。
多元合一,在联合监督上下功夫。聚焦责任落实、工作作风、整改成效等方面,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强化巡察整改日常监督,着力发现消极对待、敷衍应付,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弄虚作假、报喜藏忧等问题。成立巡察整改督导组,对三届县委巡察的53家单位党组织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针对落实整改要求不到位、佐证材料不充分等问题,面对面提醒23次、下发督办函12份,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将巡察整改情况纳入派驻监督,充分发挥驻在“一线”的优势,全面了解巡察整改进展情况,切实加强对未完成任务的监督检查,通过近距离督促、常态化提醒,确保整改质效。联合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开展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同步考察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督促责任单位实行“清单式”“销号式”管理,按节点、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对6家单位开展了巡察“回头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督促压实、传导整改责任压力。
整章建制,在督促整改上下功夫。建立完善整改责任落实机制,推进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分管责任、责任单位主体责任、监督部门监督责任有效落实;建立完善联合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县纪委监委相关科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整改督导机制,对整改责任落实、整改任务完成、健全完善制度等情况进行成效评估、督促指导;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整改责任落实不力、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整改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线索优先办理,严肃追责问责;建立完善“回头看”检验机制,对问题突出或多发的单位、部门,适时开展巡察“回头看”,密切关注整改成效,着力构建一体推进的整改联动机制,切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建立完善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机制,将巡察整改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准确把握承担整改工作任务的单位或部门整改落实情况,督促有效整改。
跟踪问效,在成果运用上下功夫。严格执行整改报告公开制度,被巡察党组织在签收巡察反馈意见3个月内,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报送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落实情况报告,同时抄送县委巡察办。联合审核被巡察党组织整改进展情况报告,看主体责任、看问题回应、看责任追究、看举一反三、看整章建制,全面监督问题整改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实行巡察线索预先联审、快移快处,三届县委巡察期间共移交处置问题线索63件;实行定期会商评估,召开会商会议9次,制定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把解决共性问题、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机制结合起来,从制度机制层面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建议,着力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切实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