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进一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宝清县以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三航行动”为发力点,通过实施“精准派人、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专项培训、严管厚爱”五项机制,打造一支本领高强、作风过硬、善于攻坚的驻村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精准派人,注入“牵引力”。按照“先定村、再定人”的原则,对全县145个村进行摸底调研,对人员基本情况、帮扶需求等开展全面摸排调研,以需求为导向选派精兵强将,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以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涉农部门干部优先、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优先的“三个优先”原则,重点从农业、发改等部门选派56名驻村第一书记、50名驻村工作队员,实现供需对接、精准选派。
搭建平台,增强“凝聚力”。在全省率先成立驻村第一书记宝清工作站,打造全省首个“第一书记之家”,为驻村干部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提升、分享驻村感悟、拓宽发展思路、探讨乡村产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整合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出品节日礼盒等方式,着力破解帮扶村有资源没产业、有产品没品牌、有品牌没市场等问题,拓宽农户的增收途径,实现帮农富农,助力乡村振兴。经验做法相继被全省组工信息、共产党员网和黑龙江日报等中央和省、市级重要媒体刊发。
创新载体,提升“服务力”。开展第一书记项目活动,第一书记紧紧围绕四项工作职责和重难点问题,结合所驻村特色与实际,充分利用第一书记自身特长、优势和派出单位资源,申报实施符合本村实际的项目。县教育和体育局驻宝清镇庄园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教育特长,开展艺术小课堂项目,为村内孩子免费教授口才、声乐、器乐、阅读理解等课程。县应急管理局驻青原镇东富村工作队因地制宜,打造“农+文+旅+学”一站式体验的“亲子农场”项目,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3万元。
专项培训,激活“战斗力”。把新产业、新知识、新技术作为第一书记学习的重要内容,依托第一书记工作站开展“电商培训”,帮助第一书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电商理念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现有5名第一书记走进直播间开展直播带货,宣传推介宝清县特色农产品。同时,在直播间里化身宝清旅游“推荐官”,让网友们在“云端”赏宝清美景,累计开展线上直播4场,成交件数300余单。
严管厚爱,激发“内生力”。建立严管与厚爱、激励与鞭策并重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全力落实驻村干部工作生活保障政策,关心驻村干部身心健康,定期对驻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成立县驻村工作办公室,健全考勤督查制度,及时掌握驻村干部履职情况。累计已公开通报3人、约谈处理5人、召回撤换3人。县委先后提拔重用7名驻村干部,牢固树立了实干导向。
【启示思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考察时强调:“脱贫了工作队伍也不能撤,脱贫攻坚仗打完了还有乡村振兴”。在“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中,宝清县针对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第一书记”作用,探索出了有效路径,实现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的既定目标。面对乡村振兴这一继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又一伟大创举,需要更多的部门单位、更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群体,继续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把乡村振兴当成锻炼成长的舞台,像打赢脱贫攻坚战那样,主动扎根基层,深入基层群众走访调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同时,要注意把握乡村发展规律,拿出攻坚克难的胆识与勇气,直面矛盾问题,冲破思想束缚,敢于解题破局,在新领域展现“第一书记”新作为,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和主攻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