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黑龙江日报记者 潘宏宇
9月,天高云淡,彩云岭下,2000多亩万寿菊竞相开放,秋日的阳光洒在橙色花海上,像一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而这怡人的风景,展现的就是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
春有映山红、夏有赤芍、秋有万寿菊,近年来,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大力发展“花经济”,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村”。“亦花亦药,壮观得很!”头脑灵光的太平村村民通过种花调整产业结构,同时结合彩云岭沿线旅游经济,开展无公害蔬菜、瓜果采摘园、笨养家禽、农家乐等个体经营项目,火了旅游,也带富了乡亲。
太平村的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齐头并进,让人们看到了生态与经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乡村新貌。这也成为双鸭山市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村上榜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8月24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名单,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榜上有名,这是双鸭山市继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和饶河县四排乡四排赫哲族村先后成功上榜后,再次有乡村入选。
小南河村位于饶河县西林子乡,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一山(大顶子山)、两河(两条山泉河)、一江(乌苏里江),地域特色明显。2015年,小南河村开始打造乡村民俗摄影旅游基地,通过旅游与产业相互促动的模式,以“回归、回忆、绿色、休闲、体验”为主题,依托大顶子山的历史和传奇,融合特有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大顶子山下民俗第一村”。同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开办了小南河辣椒厂。近年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旅游和辣椒酱等农产品营业收入500余万元。
现今,小南河村靠走文旅融合的道路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一个全国关注的地方,实现了脱贫“摘帽”,走上了致富之路。
双鸭山市还重点打造集贤华平绿香园智能温室大棚、友谊美兰庄生态园、宝清小城子镇彩云岭、饶河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小南河村红色旅游等休闲农业景点,形成了回归田园体验游、中俄边境风情体验游、特色乡村休闲游等精品线路。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74个,实现营业收入近7000万元。
近年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双鸭山市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发展三产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注重将人与自然、旅游风光与农业景观、生态美景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旅融合,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如今,现代田园风光不仅吸引了一批批观光游客,也为“多彩双鸭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转化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双鸭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让其发挥出最大效益,一直是双鸭山市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把旅游产业“管起来”。强化顶层设计,着力解决“不系统”问题。双鸭山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发挥规划的产业引领作用,先后完成了《双鸭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双鸭山市全域自驾游体系规划》编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全面推进规划实施,让旅游产业步入从传统观光、休闲度假向全空间、全要素转变的发展轨道。细化部门分工,着力解决“不协同”问题。先后建立了全市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冰雪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旅游质量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多部门参与、协同推动的发展态势。
突出精品定位,把旅游产品“提起来”。相继建成四个县的房车自驾车营地,圣洁摇篮山全季旅游等6个全域旅游规划项目近期正在建设。克服财力紧张、投入不足等困难,持续补短板,先后在重点旅游线路沿线设立105块旅游标识牌,新建改建标准化旅游厕所60余座,3A级以上景区实现重点区域Wi-Fi覆盖。
注重内外联动,让旅游营销“活起来”。通过征集、筛选确定的旅游形象标识及广告语,在北京、石家庄、上海、苏州、佛山等地举办的双鸭山专场旅游推介活动中得到集中展示。市委宣传部牵头创作歌曲《多彩双鸭山》,助推双鸭山旅游形象推广。推出“游东极、赏湿地、体验神奇北大荒”精品线路,策划举办“双鸭山人游双鸭山”、赏花节等活动。
坚持管服结合,让旅游环境“优起来”。通过举办双鸭山市旅游行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评选活动,11家旅游企业获得旅游行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称号。推进旅行社规范化管理,签署旅行社信用承诺书34份。设立50万元旅游诚信基金,投放96块旅游投诉先赔付标识牌,旅游投诉举报电话整合到12345市长热线,做出“投诉先赔付、放心游龙江”承诺。
双鸭山市充分将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叠加成文旅融合发展优势,成功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业步入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深挖资源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日前,以“多彩双鸭山·魅力宝清城”为主题的双鸭山市文旅产业暨四大新经济发展大会精彩启幕。这是一次全面叫响“多彩双鸭山”品牌的重要盛会,也成为双鸭山市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口,把四大新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加快推动经济动能转换和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节点。
近年来,双鸭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充分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文化”,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着力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新做法。
抓开发,完善产业体系,着力建设旅游项目。鼓励各类旅游要素进入市场,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抓好省市两级关于冰雪经济发展、产业招商、引客入省(市)等政策措施的兑现,鼓励、引导域内旅游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大力发展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河湿地、圣洁摇篮山公园等重点景区的森林康养、湿地避暑、界江风情等旅游精品。
抓推介,扩大市场营销,丰富营销方式。利用湿地观鸟节、冬捕节等节事活动,聚人气、促消费。开展双鸭山十大美食、十大美景评选及旅游纪念品大赛等活动。丰富客源市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客源市场精准营销,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聚焦周边、周末市场持续力,做强周边游;充分释放高铁的经济拉动效应,做大跨省入市游;发挥饶河口岸优势,做活对俄边境游。
抓融合,促进产业协同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策划举办“优秀非遗项目展演”“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用好区域文旅资源,深入挖掘特色手工艺及文创产品,开展特色商品进景区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深化冰雪产业发展,策划举办国际冬泳邀请赛、冰雪汽车拉力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建设“冰雪+温泉”特色旅游度假综合体,推动冰雪“冷资源”“热起来”。持续抓好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创建。推进精品民宿建设,积极参与全省民宿评选活动。
大美、好客的双鸭山正敞开臂膀,欢迎四海宾朋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住一住,共同亲近不一样的山水,体验不一样的风情,收获不一样的快乐。(转自9月20日《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