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斌 首席记者 马淑芬 文/摄
“布谷交鸣五月天,农人载日插秧田。”近年来,宝清县立足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本地优良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优质农业。同时,利用寒地水稻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攻克了“秸秆还田”技术难题,让优质、原生态的水稻种植技术扎根田间沃野。
近日,在宝清县50多万亩的水稻田里,一台台插秧机欢鸣着往来穿梭,将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插在田间。据介绍,该县水稻插秧已经进入尾声,部分水稻已经度过返青期。
宝清县水稻种植户孔立新感觉这两年种田轻松不少,因为他采用的寒地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不仅省钱、省时、省力,而且提质高效。孔立新说:“我从2019年开始用这项技术。以前,坝地的时候有稻草,秧苗插上去几天就死。用了这个技术以后,插上去和泥里没有区别,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而且不用打虫药。我这500多亩地从来没砍过大草,投资还能节省10%呢,这项技术真是相当不错。”
据了解,寒地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在宝清县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和试验,通过技术将当季“秸秆还田”,实现减肥、减药、节本高效,保护黑土地,不仅让农民从投资上节约成本,更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曹正男介绍说:“我身后的这片稻田应用的就是我们经过五年的不断研究、实验研发出的寒地水稻秸秆原位腐熟还田技术。我手中的秧苗素质非常好,根系发达,已经开始分蘖,达到早生快发的目的。通过这项技术,可以让农民增产、增收。”
宝清县气温较低,水稻秸秆当年不能完全腐熟,黑土地中未完全腐熟的秸秆逐年增加,会导致秸秆叠加,土壤中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加,土壤板结、黑土层变薄。在全面秸秆禁烧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成了困扰农民的难题。寒地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让种地省钱、省力、省心,而且大量节省成本,促进农业健康、生态循环。目前,宝清县寒地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已经推广近10万亩,取得了良好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