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湿地大观园 风景别样美
//shuangyashan.dbw.cn  2021-10-12 15:08:00

——我市叫响“黑土湿地之都”生态品牌

  秋高气爽,风行草偃,云走鸟鸣;河流纵横,滩水浩淼,鱼翔浅底;蓝天碧水,青草苇荡,风光秀美……神秘的自然湿地景色迷人,呈现在眼前的恰似仙境一般的美丽生态画面!

  东北网双鸭山9月16日讯(首席记者 杨军)“碧草无际远,苇荡连天碧,河水清波飘,水鸟漫云空”的北大荒原生态自然静谧风光美不胜收……游走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翩翩起舞的丹顶鹤、悠闲自得的鸳鸯、三五成群的野鸭子、成群起飞的苍鹭,在水草中起舞的各种水鸟……放眼望去,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如果是雨后的湿地,你会看见草岸上升腾起氤氲的雾气,草筏子中忽然冲出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禽,直飞云霄,盘旋高空久久不去……“地河蜃楼”“星河浴日”的一系列奇特自然景观,使人惊叹、点赞叫好。

  深秋季节,来到“黑土湿地之都”“绿色生态之城”双鸭山,走进河流纵横、滩水浩淼、鱼翔浅底、水鸟翻飞、碧草连天、风光秀美的一个个原始湿地,感受的是天然风光无限美的迷恋陶醉,享受的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的悠然惬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这是我市依托自然优势、注重山水相融,保护与利用相融,擦亮生态名片、叫响“黑土湿地之都”品牌的真实写照。

  A

  我市生态环境优良,资源富集,是黑龙江唯一兼有大煤矿、大粮仓、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等特色资源的城市,被誉为“黑土湿地之都”“绿色生态之城”。

  湿地是一个地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拥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我市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有着较高的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和自然性。它不仅有保存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而且也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繁殖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湿地保护作为打造城市品牌、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本着以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方针,坚持“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战略,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至今,双鸭山湿地总面积26.3万公顷,超过市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拥有5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七星河、挠力河、雁窝岛等湿地从西到东连片绵延300多公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北大荒特有的自然地理风貌和生物多样性,是三江平原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自然性的原始湿地,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重要生态区之一。

  原始湿地,在我市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凸显了三江平原湿地的缩影。双鸭山曾获得“全国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市”的殊荣。七星河湿地被誉为“中国白琵鹭之乡”,千鸟湖湿地被评为“全国最美湿地”。保护区所在地全部为国家级生态县。

  B

  山林、草原、水面和湿地,让双鸭山环境清新,气候怡人,生态优良。

  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战略部署,我市始终把湿地保护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助推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市(地)级湿地管理局,在主要湿地保护区设置了专门管理委员会,初步形成了网络健全、信息共享、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的组织系统。

  提出了由市政府统一监督、林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县区政府行政领导“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并针对湿地分别隶属地方、农垦、森工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区域合作管理协调机制,形成了中省直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科学划分和界定湿地边界。依据黑龙江省湿地名录,落实县、区政府湿地管理责任。为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出台了《双鸭山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发布的双鸭山市湿地名录,确定各县(区)湿地面积,明确湿地面积管控目标,逐级分解落实湿地斑块管护责任,定期开展湿地保有量、湿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状况评价,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生态质量不下降,全市湿地生态状况良好。

  不断建设和完善辖区各保护区湿地区域内的通行道路、气象观测点、生态监测站、标本室和瞭望塔等基础设施,开展了基础设施、资源保护、湿地恢复、科研宣教和生态旅游等建设工作,各级保护区建设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标准化、科研监测动态化和管护工作立体化。

  保护人类共同享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我市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采取治理与严厉打击相结合,对保护区全天候保护。不断加强项目准入审核,禁止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湿地保护区域,依法制止湿地周边采伐林木、乱开乱挖、乱建滥占等行为,大力开展禁捕禁猎禁牧专项治理活动,有效保护了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有力促进了湿地原生态风貌的保护与恢复。

  令人欣慰,正是由于对生态环境的一贯保护,我市使大片的湿地基本保持了原生状态,成为大自然遗留给双鸭山人的一片自然圣地。

  C

  人送湿地一份爱,湿地还人一片情。随着湿地生态环境回归原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鸟类飞临这里安家、繁衍后代。七星河、安邦河等各个湿地保护区成为了丹顶鹤、大天鹅、须浮鸥、白琵鹭、白枕鹤、白头鹤、白鹳、灰鹤、苍鹭、鱼鹰等珍稀濒危鸟类首选的栖息地,黑熊、野猪、狍子和狼等珍奇野生动物的足迹在附近也时常可见。

  目前,全市各级保护区内分布近500种植物、20余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数十万只鸟类在此栖息。

  没有保护的发展是走不长远的,同样没有发展的保护也是没有出路的。我市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手抓湿地资源的保护,一手抓湿地资源的利用。

  2011年,七星河湿地保护区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宝清县以七星河湿地聚集的珍稀物种白琵鹭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而被授予了“中国白琵鹭之乡”称号。特别是通过成功举办“中国北大荒双鸭山湿地观鸟节”,以及中央电视台、黑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有效地提升了双鸭山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占地295公顷的国家AAAA级湿地公园,拓宽了荷花池,新建了游船码头,使游客的游览区域更加开阔,和自然更加融合。北大荒民俗风情园的建设,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了保护区的管理能力。3000多平方米的省内最大的湿地宣教中心,堪称亚洲之最,每年接待参观人员10万人次之多,成为我省东部地区重要的湿地保护宣教基地。

  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也有效地助推了城市转型发展。我市以弘扬湿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为重点,拓展生态旅游空间,延长生态旅游链条,围绕安邦河湿地公园和七星河湿地公园,打造湿地生态旅游精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体系,促进了湿地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水禽鸟类翱翔空中,浩瀚绿洲一望无际,花草芳香令人陶醉。得天独厚的湿地环境,不仅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候鸟栖息繁殖,还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每年,来我市湿地旅游的各类游客多达几十万人次。

  如今,我市湿地如同一条条秀丽的玉带,满载着葱茏的绿意,蓬勃的生机,与人类相偎相依,诉说着与水为邻,生活有岸的悠闲与静谧,见证着双鸭山的变迁和发展。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未来,双鸭山都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用“天人合一、物我同舟”的大生态理念,坚定地守望着双鸭山这片三江湿地的“浓缩版”。

  “黑土湿地之都”生态品牌,真正让双鸭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双鸭山。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