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用汗水圆小南河脱贫致富梦
//shuangyashan.dbw.cn  2021-07-13 04:43:07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冷菊贞

  东北网双鸭山7月13日讯(记者 李莹莹)她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始终坚持以创新促脱贫、谋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

  她将小南河村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国家级贫困村,打造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规划设计示范村;

  她以无私忘我的模范行动,谱写着一个扶贫干部的精彩人生。

  她就是双鸭山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冷菊贞。

  怀揣理想,用真心换来“鱼水情”。2015年,当得知组织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消息后,作为土生土长的饶河人,冷菊贞主动请缨走进了小南河村,成为全省30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尽管事先作了很多“功课”,但村里的情况还是让她大吃一惊,18500亩贫瘠的岗子地、90间破旧的土坯房,更要命的是村穷人散,全村226户664名村民,农闲时的全部生活就是喝酒、打牌。作为一名城里来的女干部,村民都认为她“也就到这‘镀镀金’,待不了几天就回去了”。她却没有放弃,每天坚持拉着村干部入户了解情况,不到半个月时间,全村226户村民她全都记在了心里。遇到村民在家干活,她就主动搭把手,帮着扫院子、劈柴火,谁家有人要外出看病、申请贷款,她都跑前跑后帮着联系。一来二去,村民渐渐接纳了她,冷菊贞终于在小南河扎下了根。

  敢闯敢试,用镜头叩开“致富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冷菊贞从摄影人的专业视角,大胆做出了打造一个摄影旅游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设想。一些村民不认同,她便挨家挨户动员,并拿出自己的工资购置一大批年画、窗花、红灯笼发给村民,领着大家装扮老房子,很快小南河上下就充满了关东民俗“土味”。为了吸引游客,她白天冒着严寒取景拍摄,晚上再把整理后的照片和视频发到摄影群、朋友圈进行宣传,经常工作到凌晨。除夕夜,她独自一人穿过半山腰的坟茔地,爬上山头拍摄小南河村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年味”美景。受照片美景吸引,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140多个旅游团、1500多名游客相继来到小南河村。浙江卫视《我们十七岁》剧组,郭富城、林志颖等明星都来到小南河村拍摄“过大年”,《黑金部落》影视基地和民俗外景地也先后在小南河村落户。冷菊贞又趁热打铁,带领村民以“二月二”为契机打造了“开耕节”,特色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央视《中国新闻》也进行了专题报道。此后,她又带领村民乘胜追击,相继推出了“五一3天乐”“端午一日游”“七七乞巧节”等旅游项目,并被深圳的旅游团纳入旅游线路。看到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态度也逐渐转变,主动配合冷菊贞工作。

  牢记使命,用心血浇灌“幸福花”。冷菊贞结合小南河村种植实际,成立了黑龙江小南河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小南河村”“南河冷菊”等4件37类商标,采取集体、村民入股等方式筹集200万元资金,在村里建成了辣椒酱厂,为小南河村今后多元化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南河辣椒酱厂当年就实现收入20万元,脱贫户人均收入超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冷菊贞又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引进了黑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优质辣椒品种,并以高于市场每斤0.4元的价格与村民签约种植辣椒30万斤,带动13户辣椒种植大户和务工村民增收20余万元。

  在冷菊贞驻村的5年时间里,小南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北民俗旅游村;冷菊贞记录的影像文字超过3T,收集的村民、抗联和知青老照片有几百张;全村累计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收入400余万元,2020年脱贫户人均收入1.0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万元。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冷菊贞入选了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专题巡回报告团成员,随国家扶贫办赴全国各地介绍经验。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