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马淑芬 杨军 记者 李明鹭 韩庆权 王浩宇
当前,精准脱贫与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两个关键性战役,作为两大攻坚战的交集,生态扶贫具有双重意义,让贫困群众从守护绿水青山当中收获真金白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既需要守护生态环境的底线思维,也要有穷则思变的创新理念。宝清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工作,吹响了生态扶贫攻坚集结号,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生态扶贫的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探索创新并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新道路。
如今只要有空闲时间,宝清县朝阳乡朝阳村黎明屯6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韩春生,就会开着电动三轮摩托车到附近田边地头捡拾农药包装废弃物。靠捡农药瓶(袋)韩春生一年挣回1万多元钱,并在去年成功脱贫出列,开始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新生活。
韩春生的脱贫事例,是宝清县在全国率先创新打造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扶贫”模式所带来成效的真实写照。
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双赢共进”。目前,宝清县有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低保户和46户边缘户被聘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管理员,平均每户年增收3500元以上。
同时,通过彻底治理田间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这一历史“顽疾”,宝清县不仅营造出了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生态安全、田园风光秀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格局,而且全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辖区内挠力河水质由Ⅳ类提高到Ⅲ类,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2019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扶贫”模式被评为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创新奖,真正实现了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双赢并进”。
创新招法靶心发力走出“生态+扶贫”新路径
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遗弃在田间地头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多达几十亿个,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一直以来都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烫手山芋”。
作为黑龙江省农业大县的宝清县拥有300万亩耕地,每年产生270万个废弃农药瓶(袋),其中只有约10%由废品收购站回收,约30%由村委会集中焚烧,其余大部分被丢弃在田头水沟或作为生活垃圾处理,严重污染了水土及生活环境。
另据了解,宝清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都是因病或因残致贫,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为弱劳动能力或半劳动能力,无法承担较重的体力劳动。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因人因户施策,为贫困群体量身打造可持续性的帮扶措施?宝清县委县政府一直都在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寻求突破。
2018年,一场重大变革在宝清大地孕育迸发。县委县政府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确定了“生态治理+扶贫增收”总体思路,首创“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带动贫困户参与、相关部门协调监督”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宝清县政府每年列支300多万元,在全县各村屯租用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低保户等低收入群体的闲置仓房为“回收站”,并聘用他们为管理员。全县共建立了234个“回收站”,覆盖率达100%。
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激活“脱贫+致富”新动力
“以前,我也想干活挣钱,可因为身体残疾找不到活儿啊,政府回收农药瓶给了我工作的机会。这活儿也不累,遛遛达达地就干了,还保护了环境。”“回收站”管理员韩春生说。
韩春生家的闲置仓房就是村里的“回收站”。“回收站”外墙上张贴着《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工作人员防化要求》《工作人员职责》和醒目的“当心有毒”图标,屋内地上铺着厚厚的防渗塑料布,分成“自拾区”和“押金回收区”。
宝清镇十二里村的“回收站”管理员张贤忠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四级伤残。靠回收农药瓶,张贤忠一家成功脱贫出列,泥草房也变成了砖瓦房。
在距离城中心8公里的地方,宝清县还建设了一个占地120平方米的废弃农药瓶存储库。“回收站”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收随运,不定期地被全封闭式压缩回收车运到存储库,再由专用运输车运往黑龙江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变“输血”为“造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扶贫”新模式,激活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发了他们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指数。
爱护环境生活文明捡回“美丽+宜居”新家园
龙头桥水库是宝清县重要的水源地,滋养着全县46万人口,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生态之美尽收眼底。而在2018年以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到龙头桥水库开闸放水时,成千上万个农药瓶漂浮在闸口,威胁着当地的水源、土壤和粮食生产安全。
“以前,一到农忙农药瓶扔的河里、沟里可哪儿都是,小鸡小鹅药死不少,牛羊中毒也是常有的事。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们知道保护环境了,用完的农药瓶、农药袋再也不乱扔了,都装在箱子里,放在家门口或地头,等着人去收。”附近村民如是说。
据悉,三年来,宝清县共投入资金655万元,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2044.5万个,不仅当年产生的270万个全部回收,还回收了农户家中积存和多年遗弃在田间的农药瓶(袋),而且周边农场和县区的也被大量捡拾回来。
对于额外增加的财政负担,宝清县县长徐斌义表示,生态建设要有大局意识,我们愿意为环境治理买单,承担起这一份生态责任和社会责任,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出贡献。
宝清县创新实施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扶贫”模式,不仅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而且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障了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带动全县逐渐形成了绿色发展和健康生活方式,全县人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