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李凤双 董宝森 李建平
高招季过后,“双鸭山大学”在网上火爆。事实上,“双鸭山大学”并不存在,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的双鸭山市也无大学。作为一座没有大学的老煤城,双鸭山市力图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招揽天下贤才,激发“人才引擎”新动能。
招才引才,要倾己所有
“学习好的高考走了,学习不好的打工走了,发展好的把父母接走了,父母有能力的把孩子送走了,漂亮姑娘跟别人走了。”这句流传于双鸭山坊间的顺口溜,曾是当地人口与人才流失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一现象正逐渐改变。
傍晚时分,在双鸭山市专家人才公寓小区内,成群结队的年轻人结束一天工作,有说有笑地“回家”准备晚饭。“大量年轻人回乡就业,为煤城带来活力,这在以前很难想象。”公寓住户刘阳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是一名英语翻译硕士,刚刚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双鸭山市政府外事部门工作。来到工作岗位不久,他就参与了全市外语演讲比赛组织筹备以及重大体育赛事翻译工作。
半月谈记者在双鸭山市专家人才公寓看到,这里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家具家电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有集体会议室。符合标准的优秀人才可随时“拎包入住”。
双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春姣说,随着双鸭山市创新实施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2019年一次性引进120名高层次人才,实现了全市人才招引工作的突破。
双鸭山构建了“项目+人才”的合作模式。来到双鸭山的各类人才,不论是投资创业,还是服务企业,只要项目落得下,人才进得来,政府就给予支持。
双鸭山充分拓展引才渠道和覆盖面,先后组织开展市委书记进校园、高层次人才推介会等活动,设立了2000万元科技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国家级人才分别给予5万至20万元生活补助;省级以上专家人才带项目、带成果、带技术来双鸭山,一次性至少给予5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并提供住房一套。对引进人才的配偶,原则上给予对口安置,解决了人才后顾之忧。
人尽其才,选好更要用好
在东北最炎热的七八月,31岁的董宇顶着烈日跑遍东建乡所有村屯。“晒黑不少,但挺值。”董宇到双鸭山市友谊县东建乡担任党委副书记月余,只要有空就扎到村屯与村干部、群众“面对面”。
双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巍说,人才用好是关键。2020年推进的农垦改革,董宇工作的友谊农场将10个乡镇政权的管理权划归友谊县,双鸭山市委将这里作为培养年轻乡科级干部的试点县,从全市选拔20名优秀年轻人才补充到这里,董宇是其中之一。
在“辨才选才”方面,双鸭山积极扩大用人单位参与度。孙巍介绍,他们将以前从考官库抽选考官变为用人单位派出专业型干部作为考官与考官库抽选相结合。作为当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于文韬认为,他所参加的考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更加精准考察了他的专业能力。
为防止因集中报考单一岗位导致人才流失,双鸭山创新考生录用举措,对在报考岗位没有被录取的优秀考生,结合岗位需求,在征求考生和用人单位意见基础上,进行二次调剂,既给了用人单位更多选择机会,也给了考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留才暖才,突出人文关怀
夜幕降临,双鸭山市集贤县的四达双创街依旧灯火通明。当地特色农产品正通过这里的电商渠道,走向全国。这个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的双创街,已经入驻创业团队35个。
今年集贤县200余家商户由实体经营转移到线上销售,线上交易额超过2000多万元。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来此创业就业。康泰米业公司是较早入驻四达双创街的企业之一。该企业负责人侯慧说,这里为企业提供了免费办公场所,企业大部分员工是大学毕业生,从产品设计到推广创意等,都是团队协作完成。
集贤县电商办主任刘子龙说,当地政府对入驻四达双创街的电商企业实施“保姆式服务”。从企业入驻到孵化成功,在人力资源、项目策划、金融对接、资源共享等方面都提供最大帮助,提高电商企业存活率。
集贤县四达双创街只是双鸭山爱才、留才的缩影。近年来,当地政府想方设法减轻人才应试成本,依托全市“数字化组织机关”建设,开发网络报名系统,实现考试报名、资格复审、取准考证等“一网搞定”。
煤城转型基础源于人才。双鸭山市委书记宋宏伟说,城市发展,应以人才视角换位思考,在细节上优化软环境,通过推进人才招引工作改革,最大限度减轻人才负担,集中优质资源使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这样才能纳才、集贤。
(摘自《半月谈》2020年第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