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传说】挠力河的传说与西风嘴子战斗
//shuangyashan.dbw.cn  2021-05-12 05:29:59

关玉梅

  挠力河为乌苏里江左岸的较大支流之一。明代称诺雷河,《吉林通志》称诺罗河,均是满语的音译,意为“河床流荡不定”。挠力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坡,勃利县境内七里嘎山。干流由西南流向东北,经勃利、宝清,于饶河县东安镇从左岸注入乌苏里江,全长596公里,流域面积23,98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七星河、外七星河、蛤蟆通河等。

  说起弯曲富饶的挠力河,还有一段传说得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呢!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三江平原一带全是一望无际的水草甸子,没有一条河流。这给周围居住的人带来诸多不便,龙王爷决定在这水草甸子当中,开一条河道直通乌苏里江。这样人们就可以坐船出入,粮米也可以用船运送。龙王爷开河决心一下定,手下的水族便纷纷请求担当开河工程重任。

  话说这一望无际的水草甸子中,住着一个有万年道行的泥鳅鱼精。它是因为犯了错误被龙王贬在这里思过,常年潜在泥底下不许外出。听说要开河,泥鳅精也上书请战。一是将功补过,好有个出头之日;二是熟悉这一带的地形情况,自信准能成功。经过陈情与考核,龙王爷还真的同意由泥鳅精承担开河工程。龙王爷与泥鳅精签订了责任状;河道要开得很直很直,不许有弯,限定工期完成任务。如果违背了责任状的规定,将被贬在泥底永世不得浮出水面。

  工程开始后,老泥鳅精牢记责任状的要求,生怕开不直河道,施工中它两步一回头,三步一转身,工程按预期完工了,水草甸子的水顺着河道流向了乌苏里江。当泥鳅精钻出水面一看,顿时傻了眼,河道弯弯曲曲。原来它的每一回头,每一转身,都造成了河道的弯曲。

  龙王爷大怒,下令所有的泥鳅家族永远在泥底生存,不许浮出水面。所以泥鳅鱼至今生长在泡沼的底层,一旦被涝出水面就吱吱地叫,那是说:我冤枉啊!我冤枉啊!

  挠力河,宝清的母亲河,两岸风清气阔,土质肥沃,有着丰茂的水草,无尽的鱼虾,引来各种各样的水鸟,有的是路经这里,南来北往,这里是它们的驿站;有的则是常年在这里生存,它们要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一望无际地水草甸子里到处是各种各样的鸟巢。经常在这里住的有野鸭、江鸥、鸬鹚等,在这里暂住休息的有白天鹅、大雁、丹顶鹤、鸳鸯等。每到春夏之交,这里真是百鸟翔集,莺歌燕舞,锦鳞游泳,鱼跃蛙鸣。从春天到秋天,小丘上、浅水中,一片片叫不出名的野花开放着,抬眼望去似彩色的星云。这些花都是蜜源植物,养蜂人把成箱的蜜蜂搬到高岗上,香甜淳厚的蜜汁流进了蜜桶,装上了汽车。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由长林岛、燕窝岛、挠力河三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

  弯弯的挠力河,它的躯体是弯弯的,它的性格却是刚强的。当年,这一带也是抗联经常出没,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地方。

  1938年9月的一天,抗联第七军得到密报,伪满洲国军政部高级军事顾问官日野武雄少将正在边境视察防务,一两天内要乘船从小佳河返回饶河。

  七军代理军长崔石泉和一师副师长姜克智商量,决定在西风嘴子伏击敌人。西风嘴子是挠力河下游岸边的一个小山包。9月28日上午,近40名荷枪实弹的军警护卫着日野武雄,乘坐汽艇,不可一世的沿着蚯蚓形的河道,转过一个弯又一个弯……

  谁知,到了西风嘴子下面,抗联战士的子弹密集地向汽艇射去。敌人乱的像无头苍蝇一样,团团乱转,不多时,日野武雄和护卫他的军警就都被撂倒了,一个活口都没留下。战士们打扫战场,共击毙敌人39名,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

  有一名战士写了张纸条贴在汽艇上,纸条上写着“警告小鬼子,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下场!”如今,西风嘴子依然存在,日野武雄被击毙的战斗故事依然在流传。

作者:    来源:    编辑:王不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