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 推动双鸭山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shuangyashan.dbw.cn  2019-11-25 08:34:23

双鸭山市委党校张龄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迈入了高质量阶段,而农业也不例外。农业是双鸭山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必须推动我市农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为抓手,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同时,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环节的高质量标准。

  一、绿色发展是推动双鸭山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绿色低碳循环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旨在通过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使生态环境良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满足目前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向往追求,将绿色经济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满足人文需求。

  1.坚持绿色发展可助推双鸭山市乡村振兴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要通过产出的优质农产品,使农民达到增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准则,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的绿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它包括产品质量、生态质量、农民收入等多个方面。这既是在我国“三农”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的更高追求目标,也是在目前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客观现实下的质量要求。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坚持绿色发展要求的是多层次、整体性的农业发展,可以持续的发展观看农业生产,应该是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体系中进行。因此,绿色发展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更好的认识农业整体性的基础之上,倡导生态系统运作模式,将农业生产体系进行重新的设计、布局以及整合,使得农业方面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绿色生产方式。

  2.坚持绿色发展可助力双鸭山市农业问题的解决

  双鸭山市拥有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农业产业优势比较突出,但是,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看,我市农业仍处于转型发展初期,产业融合链条短,发展层次较低,目前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25%左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致力于走一条节约资源,打造良好环境,既能高效产出又要保证产品安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农业发展观念上的一次变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3.坚持绿色发展可提高双鸭山市农产品的竞争力

  绿色农业是在绿色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的经营,不仅对于生产前的环境有所要求,也对生产中农产品投入品有所限制,又对生产后的加工、包装等方面进行监测。由于绿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较大,因此收购价格也相对偏高,具有比普通农产品更高的增值潜力。所以,坚持绿色农业可以通过大力生产绿色农产品,让优质且无污染的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也可促使我市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双鸭山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方面

  一是农业面临污染亟待解决。一方面,农作物的秸秆、田地残膜以及牲畜家禽的粪便都造成了农村土地的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又造成了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以往为了能够不断扩大粮食的产量,不少农民都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这违背了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

  二是耕地质量下降。双鸭山市耕地面积1336万亩,在极端天气下水土流失也在一直加剧,而水土流失会使得我市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肥沃的黑土地土壤层变薄,养分流失,这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非常不利。

  2.绿色有机农业认证体系和监管系统方面

  一是绿色有机农业认证体系不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一直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我市绿色和有机食品的种植面积达到139.45万亩,较去年增长了1.0%,绿色食品的认证较上一年增加了9个,已经达到76个,有机食品认证个数达到21个。成绩是突出的,但是,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完整的有机农业认证体系除了认证机构之外,还应有认证培训机构和咨询机构,由于相关认证培训机构和咨询机构不完善,使得农户和企业在标准化生产管理方面缺乏指导,这是一些企业不注重有机标准执行的原因之一。

  二是绿色农业监管系统不健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农产品成为了人们的消费要求,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是符合人们对生活高质量追求的。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必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但是由于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后续监管无力,缺少应有的机制,且在加工销售等环节没有综合管理标准,这样就制约了我市绿色农业的发展。

  3.绿色农业产业化方面

  一是绿色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尽管我市近些年农业的绿色有机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总体的农业种植面积相比,绿色农业的规模依然较小,并且不集中,较为分散,且发展的成本比较高,在形成有规模的集约化经营上还很困难。目前,我市的绿色农业企业也较为分散,生产规模小,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无法形成品牌带动效应,使得农产品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企业的创收能力不强。

  二是绿色农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市的农产品大多处于初级加工的阶段,进行深加工的占比较低,即绿色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不高,这使得绿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同时,产业链也较短。由于绿色农业的产业链不完整,在生产之后的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建设还不完善,并没有形成产销一体的市场体系。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双鸭山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将绿色农业放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先位置,这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即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而在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上必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目前,我市农村大部分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在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的生态环境不优,人居环境的整治成效还不大;我市农村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综合改革还不够深入,农村发展方式落后,农村基层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必须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新的发展导向,将过去增产为工作导向的工作中心进行改变和调整。大力推动我市农产品、科技装备、改革创新、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就要对我市污染源加强控制。在我省公布的《黑龙江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对此我市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于我市的城郊的工业企业进行监测,运用法律等强制手段加强监管,禁止工业废水等污染物污染农业土地。同时,持续的全面的推进农业“三减”,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以增加土壤当中有机质含量,厚养土壤层。当前,我市已有示范基地,即友谊农场玉米“三减”现场。这是我市友谊农场和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创建的,可将先进的卫星红外遥感大数据技术和农业的“三减”相结合,在作物种植期间可以全程进行监控,并进行调整,2019年友谊农场的玉米“三减”集成技术应用于3万亩的土地,可以节约30万元的种植成本,真正的实现绿色农业、科技农业、精准农业。经统计,我市农业“三减”面积99万亩,要力争实现达到我省所要求的到2030年,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全面利用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

  2.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

  一是要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化,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关键就是科技进步。因此,必须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重视绿色农业的科技创新问题,对于关键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要加快突破,加快对于新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重视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将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农业组织和推广机构进行融合。政府要根据相关的政策给予绿色农业企业以扶持,激发其研发动力,加大对于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多元经营主体的创新功能,大力推进对于环保型农药、有机肥料、绿色防控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

  二是加强对于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研发之后,政府和绿色农业的研究主体必须重视对其推广和应用。对此,我市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比如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项目的友谊镇寒地绿色果蔬种植基地产业扶贫项目,种植基地采取了“大棚+基地”、“温室育秧+大田耕种”的发展模式,种植包括草莓、桃树、番茄等在内的寒地果蔬,不仅有绿色种植,还有采摘观光吸引游客。目前,已经建设太阳能温室大棚24栋、超级大棚10栋、冷棚15栋。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应当在绿色农业技术生产示范基地中,采用新技术对基地加强建设,从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达到逐渐扩大规模的目的。

  3.转变农业耕作方式以及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农业耕作方式。在双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市提出2019年预期耕地轮作和休耕面积分别完成27万亩和10万亩,可见通过转变农业耕作方式及经营方式,进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农业思想已逐渐形成。转变农业耕作方式,就要积极的推进我市农业耕地轮作制度,其实这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推进耕地轮作制度,就要开设轮作试点。通过先进农业技术,采用有效的轮作方式,合理的进行轮作作物组合,实现我市耕地耕种与休养相结合,这可以恢复以及提升地力,提高我市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要定期的对耕作土地的质量进行监测以保证耕地的耕作质量,加快推动我市生态农田高标准建设。

  二是转变绿色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在转变农业耕作方式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绿色化,通过培育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创新农业营销服务、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等途径,从而降低发展高质量农业所需要的成本,不断实现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

  4.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

  一是加强对于绿色有机农业的标准的制定。政府应当制定并且不断完善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绿色农产品的高标准生产可以增强其特色优势,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出台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激励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对于从事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相关主体,按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落实优惠政策。

  二是加强对于绿色和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监督。政府要定期对其进行抽查、审核,并进行公示,确保认证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监督系统,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对农业主体进行监督与跟踪,为绿色农业提供安全、质量保障。目前,我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经达到140万亩,农产品质量可追溯面积达到314万亩,50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于健全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还在继续推进。

  5.加快绿色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是加快农业绿色品牌战略的推进。目前,我市的太保胡萝卜、集贤大豆、宝清白瓜子、饶河东北黑蜂等1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52个。农产品在加工方面还有潜力可挖掘,但是我市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还不强,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借助互联网,运用我市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和推广,充分促进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更加的富裕。

  二是加快绿色农业品牌化的建设。在推进绿色兴农战略中,必须不断发展绿色品牌,培育和扶持绿色品牌的主体,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此,政府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力度,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加入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阵营,利用企业的创新力为绿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动力。树立品牌兴农、强农的思想,实现绿色农产品商标品牌、企业品牌、地区品牌三者的结合,可以采取奖励政策和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优秀的品牌和优秀的企业。此外,可以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宣传和推广,构建绿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形成有特点的品牌价值,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多元化、全方位的拓宽农产品市场。

  人类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农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绿色是农业发展的底色,是农业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大的优势。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时代变化必须坚持和推进的。从微观看,发展绿色农业,是解决双鸭山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化解农业资源恶化困境的重要举措,而从宏观上说,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着力于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忘绿色发展,坚持发展绿色农业。

作者:    来源:    编辑:贺佳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