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壮丽诗篇,七十年精美画卷。七十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现如今,城市建设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双鸭山市委网信办联合双鸭山日报社、双鸭山广播电视台、各县(区)委网信办开展“壮丽七十年·微眼看家乡”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宣传报道活动,向全市人民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取得的丰硕成果,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指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
四方台区太保镇昊天蔬菜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科技动力和市场活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农业振兴之路。
在四方台区太保镇昊天蔬菜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丰收后的农民一脸喜悦和幸福。
水洗、分拣、打包、装储,合作社社员们不停地紧张忙碌着……
今年的胡萝卜又获大丰收,销路依然很好,各地订单源源不断。
合作社理事长白云龙高兴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来东北的讲话振奋人心,增添了我们农民的干劲。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种好自己的田地、卖出双鸭山优质农产品,叫响东北特色农业品牌。”
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走出一条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有思想有头脑、敢闯敢干的白云龙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传统习惯,靠种植借助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20多年来白云龙坚持不懈致力于发展胡萝卜经济,并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来源。2017年,太保胡萝卜成功申请为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促进了“当看到农民在种植胡萝卜过程中,难以形成规模和效益,我借助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契机,努力促进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中,从而做大做强胡萝卜产业。”白云龙如是说。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社+农户”抱团取暖,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把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让太保胡萝卜“由小变大”,让广大种植户农民喜奔“钱”途。
在生产实践中,白云龙结合农业资源优势以及供给侧改革和市场需求,探索打造“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2014年,他联合村里其他胡萝卜种植户,注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科学规划和发展胡萝卜种植业,实现了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
发展至今,合作社不断壮大,现入社村民32户114人,注册资金达到317万元,总投资近500万元。种植面积将近2000亩,一举成为省内较大的胡萝卜单体供应基地。
种好地要吃苦,更要靠科技。实施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坚持使用有机粪堆肥,精确定量用肥,滴灌和人工防控病虫害等实用技术,保持绿色有机品质。通过引进种子编织机,改良设计适合本地的胡萝卜播种机,一改过去撒播方式,实现了胡萝卜条播机械化种植,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单位产值。在与东北农大教授合作之后,又研究出胡萝卜叶斑病的治疗方法,实现创收。
思想观念转变了,产业结构调整了,产品附加值高了,合作社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社员们的干劲更足了。
面对未来,白云龙充满信心,将胡萝卜进行深加工,配上青豆、甜玉米制成什锦罐头,打造东北农家特色品牌。同时将借助“两山合作”机遇,努力使合作社发展成为东北三省具有影响力的胡萝卜种植和深加工基地,让小小的胡萝卜抢占国内市场,并拓展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更多的国际市场。 创一个地标、兴一种产业、富一方百姓。如今,太保胡萝卜不仅被选入当地名优土特产品名录,认定为双鸭山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称号产品,而且还发展成为四方台区、双鸭山市,乃至黑龙江省的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业特色产业,成为黑土地探索农业转型发展方向的一块“试验田”、一畦“风水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