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志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过程中,既要在理论上升华,又要在思想上转变,更要在行动上抓实,以创新思维在新一轮解放思想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我市于2018年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帷幕,取得了可喜进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日趋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破茧成蝶”。走上了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化发展的路径,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40万亩,绿色有机产品108个。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有了新尝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借助“双深”合作、“两山”合作平台,实施新营销策略,扩大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科技创新力。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备案登记专业合作社1675个,家庭农场58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进展。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描绘了新蓝图。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当头炮”,实施“三清理一绿化”行动,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为农民朋友展示了新的生活画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我市农村现实基础与未来选择的大立意出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规划先行,典型示范。要从长远性和全局性高度推进整体部署,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准确把握县区、乡镇实情,分析经济、人口等因素,对接国家、省乡村振兴规划,统筹衔接,分类推进。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我省实施“百村千社万户”计划为牵引,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依托矿产、土地、人才、技术等自然禀赋和社会资源,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形成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采取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聚焦“六个围绕”调结构,扩大杂粮杂豆和果蔬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食用菌、林下产业、中药种植、特色养殖业,鼓励耕地修复,促进农业与电商、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产业引领,多措并举。加速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做优做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要加快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扩大“三减”种植面积,打造非转基因、寒地黑土等绿色有机农作物,建设绿色粮食、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加大对绿色食品品牌的整合和推介力度,以“宝清大米”“饶河黑蜂”等地标产品为代表,加快培育地域品牌,利用好“双深”“两山”合作及对俄贸易的开放优势,搭好产销平台。
提高农业规模化、创新力、竞争力,建立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衔接机制,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引导合作社由单一生产型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型转变。
——文化支撑,留住乡愁。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诚信民风,繁荣农村文化。要善于挖掘黑土地文化及赫哲、朝鲜、满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使其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把乡愁留住。要针对部分群体存在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的现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加强教育引导,形成自主脱贫、尽孝养老光荣的价值导向。
——建立机制,盘活人才。乡村振兴需要新型职业农民,要大力培育本乡本土的技术人才和经纪人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要推行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培育职业化农民和乡村企业家,支持农民合作社、技术协会开展培训,使懂农业、有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的先导力量。各县区、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真正成为“三农”工作行家里手。要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和创业激励政策,通过下乡志愿服务、包村扶贫、人才支持,形成城乡、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确保在乡村创业的人才真正能够干得好、富起来、留得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弄清乡村自然禀赋,又要知道乡愁乡音在哪里,注重多元化、多维度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应避免走入误区。
——避免样板化、模式化。要尊重乡村的差异性,立足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条件,“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要探索符合实际的振兴路径,避免样板化,防止“一刀切”,着力打造“一乡(村)一品”“一县(区)一业”的发展新格局。
——避免产业不够、特色来凑。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融合,以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不能把科技含量低、处于浅加工阶段的特色产品代替产业项目发展,要延伸产业链,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提高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避免“铺摊子”、变成“烂摊子”。要认真总结近年来“三农”领域出现的新情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定位,分类发展,不贪大、不贪全,坚决摒弃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项目的发展倾向。
——避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既要发展产业项目、壮大乡村经济,也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既要乡村生态的“面子”,也要乡村文化的“里子”,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避免占用资源、浪费土地。通过提高乡镇政府的管理能力,引进市场机制和新理念,利用好乡村资源要素,保护好乡村土地、生态资源,避免出现擅自占用农村公共资源现象发生。鼓励农户用好农村弃地闲地,做到弃地能用、闲地忙用,把小菜园发展成大产业。
——避免农村“变味”、改变风貌。当前,传统的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比较突出。要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保留好农村特色,保留好“农家杀猪菜”“东北大秧歌”等农村特有风情,保留好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让土掉渣的农味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缕清新气息。
神鸭已识东风劲,正是腾飞竞天时。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推动双鸭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历程中,一定能够谱写出新时代全市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