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智
关中西府一带有小孩游花灯,闹元宵的习俗。正月初八前后,是长辈给晚辈送祝福,给孩子们“送灯笼”的日子。
过去,送出的灯笼大多是人们点灯熬夜、煞费苦心自己制作的,外形简单,做工粗糙,色彩搭配得大红大绿。就是这样的花灯,却陪伴我们度过了儿时游花灯的快乐时光。
那时,我们自豪地挑着父母做的花灯,爬坡越梁地跟着父母去送灯笼。我们也兴奋地从亲戚手里接过色彩艳丽的宫灯、兔子灯,高高地挑着,满心欢喜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天刚擦黑,小伙伴们你挑着六边形的木制宫灯,他拎着鲤鱼灯,我提着简朴的“火罐”灯笼,更有拉着站立在小木板车上的骏马和小猪、小狗、小猴等造型的灯笼,一路高喊着“游灯笼哩!”走家串户,这家院子出来那家院子进去,人数由三五个逐步发展到十几个。远远望去,一盏盏五颜六色的彩灯首尾相接,宛如一条璀璨的长龙,在山村的庄户外游动。
孩子们稚嫩的声音随着这长龙远远近近回响在空旷的夜里。等到孩子们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游转一遍,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这期间,谁的蜡烛燃尽了,大家凑到跟前帮着更换;谁的灯笼不小心烧着了,大家一拥而上,十几只小脚丫把火踩灭,也把灯笼踩得粉碎。没了灯笼的,并不气恼,要么高高兴兴地和大家继续游花灯,要么四五个作伴回家去找大人换了灯笼,继续游玩。
游灯笼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这一天晚上,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会拎着家里所有的花灯,出门游灯笼。刚会走路的孩子被哥哥姐姐牵着手,还有年轻的父母抱着娃娃加入孩子们的阵营跟着凑热闹。先是一簇簇彩灯在村子的不同地方游动,孩子们的喊声遥相呼应。渐渐地,这些花灯就汇聚在一处,形成一个庞大的花灯队伍,大家齐声呐喊,洪亮的声音在山野回荡。
游灯笼快结束时,大家会故意让自己的灯笼烧着,以期今年红红火火,也应了家中不存灯笼的习俗。调皮的男孩子会用灯笼去撞女孩子的花灯,在女孩子的惊叫声中看灯笼燃成灰烬。如果遇到正月十五晚上下雪,那是最好不过的。纷纷瑞雪中,大人们站在屋院的外面,看花灯闪烁的光芒映着孩子们红红的脸庞,开心的笑容洋溢在脸上,“正月十五雪打灯,又是一年好光景。”这是瑞雪兆丰年的景象啊!
如今,售卖花灯从正月初五就已经开始。送灯笼的日期也提前了。遍布大街小巷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那些风格迥异、造型独特、融声光电一体、五颜六色的花灯,不仅让大人们为挑选称心如意的款式和性能优越的灯笼犹豫不定,更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多彩的花灯让游花灯闹元宵变得更加炫丽,更加美妙。
小孩游花灯,寓意“游百平”。游的是“百事顺遂”的期盼,游的是“百病不生,一年平安”的祝愿。祝愿这美好的习俗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祝福孩子们平安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