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体验生命
//shuangyashan.dbw.cn  2019-01-08 08:03:02

缨子

  人生于世,人在旅途,每个人都在体验生命,但感受不尽相同。有的人体验到的是物质享受上的快乐,有的人体验到的是精神追求中的欣慰。我觉得后者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物质上的占有享受终有尽头,只有精神上的创造追求永无止境!

  在岁月之河上,我以笔作舟楫,奋力扬帆击桨,拍打出一朵朵浪花,尽管它很渺小,也不绚烂夺目,却也自得其乐。是的,这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体验它创造的快乐。

  在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一年的国庆节,我写的一篇作文《灯火之夜》获得学校“国庆征文”二等奖。正是那一次获奖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促使我以后走上了爱好写作的道路。当时处于文革动荡时期,正是闹书荒的年代,每每讨弄到一本“禁书”或是手抄本,我宁可饭不吃,觉不睡,也要一气把它读完。就这样,我拼命地看书,不停地练笔,像饥饿的春蚕贪婪地咀嚼桑叶,似干涸的土地忘情地吸吮甘露。由于每篇作文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几乎每次语文老师都把我写的作文当作范文在课堂当着全班同学朗读,这使我更受鼓舞。记得上完中学三年级那年(1974年)的暑假,我竟然斗胆写了一部反特题材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后来才知道与著名作家柳青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同名)。尽管那篇“长篇小说”的草稿一直压在我家的箱底未敢面世,但对初学写作的我来说,毕竟是一次历练成长的过程。后来,写的稿件多了,我也尝试着给自己知道了解的一些报刊(大都是自己订阅的刊物)投稿,如《朝霞》《黑龙江文艺》《少年文艺》《萌芽》等杂志,我都投过稿,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尽管这些稿件大都石牛入海无消息,但我始终不气馁,乐此不疲。直到1976年初,当时已在郊区农村下乡的我终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以知青学习工作生活为题材的人物通讯。目睹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心里真比喝了蜜还甜。从那以后,我业余写作的劲头更足了。我如醉如痴地写着,尽情地体验着生命创造的快乐。四十几年过去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也几易其地,然而我对写作的爱好却痴心不改,一如当初。虽然没有什么“大部头”,也没有大成就,更没有什么惊人骇世之作,只是时常有一些“豆腐块”“火柴盒”之类见诸报端,但对我来说已是很知足了。我并不想成为什么“家”或“名人大腕”,而只是单纯把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一种精神的寄托,借以充实我的人生。面对自己剪贴的十几本“作品集”和一摞大大小小的各种作品获奖证书,我心里像洒满了阳光一样敞亮和欣慰。在有些人看来它也许一文不值,但它却是我最宝贵并引以为荣的精神财富。有人曾劝我何不把你发表的作品集结出个集子,而我觉得自己的那些东西还不上档次,自娱自乐、自我欣赏尚可,拿出去实在耽误别人的宝贵时间,无须图那个虚名。

  写作是心灵思想的释放,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我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所得诉诸笔端,跃然纸上,我从中体验到一种情感宣泄、心灵思想释放的快乐。每个人都需要向人倾述,与人交流思想,而我只不过是在用笔、用心与人交流,和读者诸君交换思想。写小说,可观人间世象,透视人生百态;写散文游记,可寄情山水,增加人生阅历,感悟人生真谛;写杂文随笔,可悟人生哲理,升华思想;写诗歌曲艺,可进入一种至善至美的情境,同时折射人生苦辣酸甜,体味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写报告文学、通讯报道,可反映时代变迁,社会风貌;写回忆性的文章,可追溯人生履历,总结人生收获成败。

  写作,是一件苦差事。任何文章,一蹴而就、水到渠成的时候极少,大都需作者搜肠刮肚,冥思苦想,惨淡经营。一篇好的文章就像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其间必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一篇好的文章又似瓜熟蒂落,人们通常看到、品尝的只是成熟的果实,却不知其生长的过程需要果农几多辛苦和汗水的付出。而为文著书者,付出的岂止是汗水?更多的是心血!

  写作,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当你付出辛苦和劳作,将你的喜怒哀乐、思想哲理、人生感悟诉诸笔端,见诸报端,你的感受又是快乐欣慰的。因为你的付出、你的劳动得到了印证和认可,你于笔耕沃野中放飞了心灵,放空了思想,宣泄了情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令人激动亢奋、怡情悦性的。创作的过程,就是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

  体验创作的快乐,就是体验生命的快乐。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仍将一如既往,以笔作舟楫,乘着我的“小木筏”,在人生之河上奋力搏击,勇敢冲浪,让生命之舟溅起绚丽而永恒的浪花,继续体验生命创造的快乐!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