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集贤县委书记 战明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东北存在的“四个短板”,其中之一就是思想观念。集贤县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转变思路,紧紧围绕“三篇大文章”,推动集贤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升级“老字号”,提高产业效能
围绕具有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的“老字号”企业,坚持创新促升级、扩量调结构,重塑新优势,提高产业效能。一方面,积极引导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多年来,集贤县华本集团生产的多是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单位价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为了突破生产瓶颈,拓展新领域,华本集团投资15.5亿元,利用费托技术,建设年产液化天然气6.4万吨、油品4.6万吨、软硬蜡13.3万吨、其他创新化工产品2万吨等生产线,有力提升了产品创新力、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力。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嫁接重组。通过引入资本、嫁接合作、资产重组、以商招商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贤县鸿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优食用酒精提档升级项目是四川鸿展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携带特优级食用酒精加工技术,与集贤本土的丰瑞集团强强联合形成的企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安置就业1000余人。同时,利用金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闲置厂房空地,引进并建成了黑龙江慧果果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5000万元,预计未来3-5年内,扩大10倍规模,将解决就业1000人。这些产业项目将为集贤转型发展、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二、聚焦开发“原字号”,激发自身潜能
立足集贤传统农业大县产业基础好、优质产品多、规模化生产经营开展较早的优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着重在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品牌营销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产品结构。我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按照“一压两扩三增”思路,大力推动种植结构合理优化调整,由满足“量”的需求向注重“质”的需求转变。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鲜食玉米及药材等作物,鲜食玉米种植10006亩,比上年增加9991亩,药材种植面积为220亩,食用菌种植面积214亩。
二是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导向,延伸产业链条。我县充分运用精深加工、过腹增值等方式,通过种植业、畜牧业、林木业“三管齐下”,实现农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积极引入北大仓集团,投资8亿元兴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包括100万吨粮食仓储、30万吨稻谷加工等6个子项目。引进四川鸿展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两条年产30万吨酒精生产线,这些项目的建成,年可消化粮食200余万吨。投资3000万元的双鸭山永胜农机合作社,
采取“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以合作社自产粮食为饲料,建成5000平方米现代肉牛牛舍和2000平米现代猪舍,现存栏肉牛400头、传统黑猪1500头,年经济效益可达300万元。投资610万元的七星林场枫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依托七星峰山野菜丰富的有利条件,生产经营“七星峰”牌野生食用菌、山野菜系列水饺,年销售可达300万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使我县农业由单一种植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经济逐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三是以发挥放大集聚效应为目的,做大做强品牌。围绕“创品牌、上规模、强产业”的总体思路,在培养“原字号”特色品牌基础上,整合集贤现有特色品牌,形成“捆绑式”集聚效应,实现以品牌创效益,促进兴企富农。一方面着力整合县域产品。全面梳理“优质米、放心肉、精品油、有机菜、纯粮酒”等集贤自有品牌产品,通过“整体打包”的方式注册了“集贤臻品”商标,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宣传营销,彻底摆脱各自为战、内部竞争的局面。一方面着力抓好品牌推广。积极宣传集贤本地“原字号”品牌,以品牌推广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有效打通销售渠道。集贤县最具代表性的米、杂粮、山特产品、豆粉等6大种类产品,高丰大米、勿吉沃土杂粮、广德豆粉等9大品牌在第五届中俄博览会、第二十九届哈洽会、深圳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会展示,获得一致好评。
三、聚焦培育“新字号”,转变发展动能
坚持把新兴“朝阳”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核心和关键,积极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技术、采取新方法,着力补齐产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的短板。
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打通本地产品上行渠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产业,走出一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新路子。先创办臻美农、远恒电子商务等电商企业22家,并在全县122个村建立了联接终端。预计到12月底,全县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上行交易额6000万元,下行交易额1.3亿元。一方面,立足优势资源培育农林观光休闲旅游产业。依托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大力发展沿线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16000余人,旅游产业收入可达480余万元。同时,打造了以花卉、苗木观赏为主的林家乐生态旅游庄园,年可接待9000余人,营业额可达27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鼓励和引导景区沿线村屯发展农林观光休闲产业,推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