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蝶变”在寒疆沃野
//shuangyashan.dbw.cn  2018-12-11 09:20:17

李士会 李德超 记者 杨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置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市辖区各农场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来垦区视察重要指示牢记于心、见诸于行,使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中,五九七农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职工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以科技普及和创新推广为支撑,围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四态农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品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不断培育农场农业发展新动能,使全场农业发生了“化蛹为蝶”的本质性变化。

  “调”出高效益

  “在管理区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种植300亩小粒豆,亩产量在333公斤,以每公斤7.2元的价格出售,算上补贴亩效益在900元左右,”农户王春打开了话匣子,头头是道谈起特色种植的好处。

  今年,五九七农场通过多点发力、多策并举,破解瓶颈、拉长“短腿”,积极探索绿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经济作物种植、订单农业种植。

  针对土地相对固定,发包机制不活等弊端,农场调整土地经营方式,选择第一,第三管理区进行土地承包机制改革。改革后土地分为职工身份田和市场田,从根源上解决了收入不均衡,农业生产标准不高及新技术推广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从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型,让所有农作物都成为“高效庄稼”。坚持市场缺什么、农业调什么、农户种什么的原则,“稳粮、优经、扩饲”。

  通过调特作物、调整品种、调优品质的“三调”,在全场76.2万亩耕地中,发展水稻38万亩、玉米27.2万亩、大豆10.6万亩。科学合理推进三区轮作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水稻以“龙粳、垦稻、垦粳”系列品种为主比例达到35%,玉米以“德美亚3、天河2号”为主栽品种面积达到39%,大豆以“东农252、东农253、东农42”等高蛋白品种为主占比为40%。

  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农场依托“联合体+订单”种植管理模式走通了农业“经济脉”。

  采取内外兼顾的方式,内部积极组织种植户成立联合体,外出招商签订种植收购合同。2018年农场与黑龙江东胜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鲜食玉米订单1545亩。采取种植户出土地、劳动力,企业出资金技术的方式,获得经济效益94万元,实现抱团合作共赢。

  同时,依托5万亩果林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按照“果农短期得利,果林长期发展,长短有效结合”的发展思路,鼓励果农利用林下发展立体种养殖,建立了“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种养模式,成立生态养殖合作社5家,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经济共赢。

  “减”出高品质

  “农产品想畅销,品质是关键,提升农产的品质,走质量兴农才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农场农业副场长许长军介绍说,农场将推广农业“三减”技术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抓手,加快转变施肥、施药方式,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投入,使农业生产走上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场树立“高效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执行“精、调、控、统、替”五字方针,通过改造低产田提肥效、培肥地力降化肥、合理轮作防偏耗、测土配方施肥降肥量、改进方式节肥量、科学耕作保地力等手段,推进化肥减施量。同时采用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的技术服务模式,科学防治病虫害。

  推行“互联网+”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科学测土分析引导种植户落实减肥、减药、减除草面积39.8万亩。减少不合理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投入,节约肥料、农药7938.9吨,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育”出高技能

  想想自己越干越大的事业,葛庆峰简直就像在做梦一样。3年前他还是五九七农场第五管理区一个普通农户,靠着仅有的150亩土地,挣点小钱。现如今,他种植的土地面积超过400多亩,年收入近20万元。他也因此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农场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关键要素和重要环节,培育出了一批像葛庆峰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

  发生在葛庆峰身上的变化,正体现出了农场在“培育”上下功夫的理念。

  农场科技推广中心主任侯仰芝说:在“新型职业农民”中,我们全程进行跟踪培养,使他们不仅转观念、学技术,还会经营、做产业,个个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在进行精准化培训中,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职业农户的特点和需求,农场把课堂移到田间地头、果园苗圃、育秧大棚等生产一线,通过手把手的实际操作让学员获得提升。

  刚刚调入农场农业科的王健深对培育工作有体会。今年7月份,他被派往北京学习农业APP软件操作,经过近1个多月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农业应用系统平台的操作技能。

  农场通过理论授课+“田间课堂”实践、“网络学堂”+互动式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负责人四类群体进行重点培养。目前,全场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00余人次,通过以点带面串线的效果逐渐培养出一批农业生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种植户致富增效。

作者:    来源:    编辑:王不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