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岁月尽在影集中
//shuangyashan.dbw.cn  2018-11-27 08:55:06

缨子

  我家有大大小小、规格不一、样式不同的十几本影集。影集里的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有一寸的,也有五六寸的,更多的是四寸彩照。最早的有我们儿时的照片,最晚的当然是近照了。这些照片,有的是家人与同学、同事、朋友合照的,更多的则是家人自己的照片。有外出旅游时照的,有在本地照的;有在照相馆照的,多数是用自家的照相机照的。自己照的,尽管技艺水平不高,但却方便快捷,可随时随地照,不受任何限制。

  每当茶余饭后,闲来无事,我总习惯随手翻看这些影集,把欣赏照片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影集中的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我们一家人走过的岁月,演绎着苦辣酸甜、悲欢离合,也折射着社会时代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照相都是清一色的黑白照,而且都是在照相馆照的,用的是可调高低度和远近距离的带架子的“大机器”,那家伙看起来很大,也很笨重。那时好像也根本就见不到如今这种小型、微型、袖珍照相机,更不用说带照相、摄像功能的手机了。照的照片也不像现在马上就能洗出来,非得等到十天半个月才能取出来。也有带“彩色”的照片,不过那不是像后来底板自然带色的,而是黑白底片在洗印时硬加上彩色的,看上去非常不自然、不谐调,一看就是假的。不过,就是这样的黑白照也不是想照就照的,只是在办什么证件时需要一寸免冠照片或有什么纪念意义的活动时才照上那么几张。比如,孩子满百天、满周岁了,或者家里谁过生日了,或者远方的亲人要一张全家福了,或者是家里来了亲戚留个纪念,或者是中小学毕业了师生在一起照一张合影留念,或者是单位有荣转调出的领导同事、学校班级老师同学转出大家在一起照张相留作纪念等等。可以说,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来历出处,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那些老照片虽然年代已久远,但却能打开人们尘封多年的记忆。

  还记得,我家有这样一张老照片,是1975年8月我中学毕业后即将到郊区农村下乡时照的全家合影。这张照片是爸爸提议照的,说我以后到农村插队去了,全家人在一起照个相留个纪念吧。照片上的父母还不显老,我也是一副稚气未脱、瘦弱单纯的样子,那年我才刚满17周岁。照片上的字是爸爸题的:“送勇下乡”。短短的几个字饱含了爸爸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当时照相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后来,出现了小型黑白照相机;再后来,又有了彩色照相机;如今早已经发展到了不用胶片的数码彩色照相机,连人们日常用的手机也有了摄像和照相的功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照相、录像了。不管是相距多么遥远,哪怕是大洋彼岸异国他乡,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视频通话了,而且图像非常清晰,天涯咫尺,身临其境。照相对人们来说已是极为寻常普通的事情了。如果是拍结婚照的话,到处都有专业的婚纱影楼,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拍上多少种不同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彩照,一准儿让你心满意足。

  在我家的影集中,有这样一组具有特殊意义的我和爱人补拍的婚纱照。说起来我和爱人是1981年的国庆节结婚的,当时我们这里还没有彩照,更不用说婚纱照了。结婚时,我和爱人只是在照相馆里照了一张合影和两张黑白单人照。那时就那个条件。到了2001年的那年国庆节,正赶上我内弟和内弟媳利用“十一”长假从大庆到我家看望我老岳母。他们听说这个国庆节是我和爱人结婚20周年纪念日,非常高兴,就说不给你们买别的什么礼物了,由我们出钱,请你们到婚纱摄影楼给你们补拍一套婚纱照,就算我们的一点心意吧。虽然此时我们已是四十开外的人了,我们的孩子已长成大小伙子了,但能有机会补拍一套婚纱照,我们夫妻俩还真挺兴奋和激动的呢。在女化妆师的一番精心装扮下,我和爱人满面春风,容光焕发,仿佛还真有点找到了回到青春时代、豆蔻年华、风华正茂的感觉。接下来,由女摄影师给我们有分有合地拍了一套12张婚纱照,其中还有两张放大后镶了精致的木框,至今还挂在我们的客厅里。每当看到这些照片时,想起当时拍照时的情景,总觉还有几分甜蜜和幸福的感觉。欣赏照片,也是在咀嚼往事,品味生活,体验快乐。

  等到2015年,我们的孩子结婚时,不仅在专门的婚纱影楼拍了上百张穿着既有古装传统特色、又体现时代新潮的各种款式的婚纱照,还专门制作了一本VCD(婚纱照视频),在婚礼上播放。如今的年轻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生活在温馨美好、如梦如幻、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一代人啊。

  影集,曾给人们带来多少欢欣温馨与美好回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以后它可能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因为如今用影集存放照片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已习惯用电脑或手机储存图片了。在手机或电脑上建一个文件收藏夹,想存放多少照片就能存放多少照片,非常便捷省事,还便于查看浏览。

  照片虽小,但从它的演绎中,折射了时代的变迁,从中我分明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科技的飞跃。沧海桑田。改革开放,给祖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这正是:一年更比一年好,百姓生活节节高;抚今追昔感慨多,千家万户乐陶陶。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