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帅军
昨天,邻居阿姨送来了刚从田地里捡回来的地瓜,她说自己和老伴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地里的秋落儿多得很,农家人都不稀罕,她和老伴一口袋一口袋地往家拾。还说,捡秋落就是图个乐呵,现在家里什么也不缺。我怎好意思收下这年迈老人的辛苦果实,可她却说,帮忙吃吧!不然都放坏了。
听到邻居阿姨的话,我想起了年少时捡秋落儿的情景。那时,每当到了中秋,地里的庄稼叶子就开始泛黄了,这就意味着庄稼已经成熟,一场秋收大战便要上演。我和伙伴们便开始盘算着捡秋落儿的计划,哪块地种的地瓜,哪块地种的是黄豆。等到庄稼收割完毕之后,我们就像蚂蚁一样,涌向收割后的庄稼地里。记得一次捡地瓜,我和哥哥头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了筐子、镐头。又合计着起大早,不然地瓜会被别人捡光。早上,我和哥哥来到了地瓜地,太阳还没有出来,地面上还有一层层白花花的霜花,哥哥挥舞着镐头,在已经收完秋的土地上,寻找遗落在地里的地瓜。其实,庄稼人收秋时是很认真的,遗落在地里的果实微乎其微。可是,为了寻找那点果实,我们这些孩子都用尽了心思。哥哥挥着镐头,汗珠都浸出了额头,才看到一只地瓜在他刨起的泥土里露出红红的瓜皮。哥哥高兴地喊着我,我急忙把地瓜装到筐子里,盼望着还有更多的地瓜出现。等到太阳渐渐升起,捡地瓜的人多了起来,黑压压的人群,像在地瓜地里寻找猎物一样。他们看到我和哥哥已捡了半筐,露出遗憾的表情,后悔来晚了。回到家里,母亲把捡回来的地瓜进行清洗、切片、晾晒。等到来年春天碾成面,贴饼子。因为捡回的地瓜,大多都有伤痕,不宜存放。这样处理起到合理利用,既不损失,又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地瓜地里被翻个遍之后,伙伴们又跑到豆子地里,去拾捡遗落在地里的豆粒。豆子在收割时,豆角还未干透,所以豆粒都被包裹在豆角里,只有一星半个的豆角提前干透炸开,豆子落在了地里。我们这些小孩,拿着布兜子,在黄豆地里寻找黄豆。在垄沟里像找黄金一样,眼睛瞪得多大,用手拨弄覆盖在地上的叶子,精心拾捡那少得可怜的黄豆粒。经过几十天的积攒,在诺大的黄豆地里,终于拾捡到了一家人可以食一顿的黄豆。记得母亲用它做成水豆腐,新鲜豆子做出的水豆腐,色泽光亮且鲜嫩,又溢出浓浓的豆香,一家人吃得香香的。
一样的捡秋落儿,不一样的生活背景,但收获的都是欣慰、温暖。看着邻居阿姨捡来秋落儿的高兴劲儿,我也想加入捡秋落儿的行列,是否还有当年那种猎奇的眼神,和那种期盼的目光?我想,苦日子里的期盼,和甜日子里的期盼,是两种滋味,一种是辛酸,一种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