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1月15讯(高玮 记者 杨军 文/摄)“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一条对东北的“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按照总书记要求,垦区红兴隆管理局宝山农场持之以恒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努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围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努力促进生态环境和耕地可持续性保护。
从机收、灭茬、旋耕全程机械化秸秆还田,到秸秆堆腐还田、覆盖还田等综合利用新技术……如今的宝山农场广大职工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了现代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保护耕地带来的诸多好处。
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站在自家地头上,农场第一作业站的王晓燕笑得自然又爽朗:“总书记来到咱垦区,说了一句话‘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我们得铆足劲儿种好地、打好粮,还要保护好自己生存的家园!这不我家水稻割完了,农场就帮着把秸秆粉碎了,之后还调动机车耙地进行秸秆还田!”
时下,走在宝山农场,随处可见忙着出售粮食、加工大米的职工群众,随处可见宣传督查秸秆禁烧的党员干部。悬挂着宣传口号的横幅在秋风中释放着全场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变废为宝”——让秸秆成为“香饽饽”
“除了秸秆粉碎还田这种暂时的举措外,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怎样为秸秆寻找更多的出路,把秸秆变成重要资源,成为种植户增收的渠道呢?”这是宝山农场党委不断思考的课题。
“自2016年春季开始,我们农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水稻秸秆田间原位堆腐试验,经过两年的努力试验初见成效。”农场党委书记王金厚介绍说。
宝山农场是水稻专业场,拥有11.2万亩土地,其中有10.8万亩土地都种植水稻,近年来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100%。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农场从实际出发,把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将秸秆处理明确为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三大方向。处理好农用为主和多元利用的关系,既通过秸秆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等方式,走农用为主的路子,也因地制宜,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化、原料化等利用方式,推动秸秆向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方向发展。
在推进秸秆产业化利用中,农场积极探索场企民校互利合作模式,注重把秸秆综合利用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所相结合,大力推广机械化粉碎还田、堆腐还田、青储等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同时利用项目推进秸秆资源产业化,实现点“草”成金。
今年9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宝山农场联合攻关寒地水稻沃土工程项目暨高品质稻米生产技术研讨会在农场机关四楼会议室举办。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任萍对与农场联合攻关寒地水稻沃土工程项目以及高品质稻米生产技术、开展水稻秸秆田间原位堆腐试验的初步成效进行了阐述介绍。与会人员对探究稻秆的效益、促腐还田、带入菌种,扩繁菌种、投入产出比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双方合作向纵深发展,标志着农场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必将进一步提升农场土壤的优化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宝山大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研讨会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任萍到宝山农场堆腐实验田间进行现场采样,对堆腐实验中种植的水稻的稻穗进行详细记录,以探明不同微生物腐熟菌剂对秸秆腐熟速度、效果和后续探究秸秆堆腐生成有机肥作为实验依据。
“水稻秸秆的促腐还田是对稻杆的快速腐熟,有利于养分利用的提高。实践证明,倍量还田地块,增产能达到100公斤以上,这个数据结果非常不错。”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任萍如是认为。
“首先秸秆还田,对土壤来说是没有任何伤害的,因为我们只是把来自于土壤的东西又给还回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促腐技术给土地增加了一些益生菌,起到了调理土壤性状和培肥地力的综合作用。经过这一连串的技术组合后,真正达到了科学减肥,进而促进耕地可持续性保护。”任萍说。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宝山农场双方合作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通过试验将水稻促腐还田成本降下来,让这项新技术能够更加接近于农业生产应用的实际操作,为更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难题、进一步优化土壤结构和提升还田技术、推进“农业三减”可持续发展找出一条可行的新路径。
“立体巡查”——让秸秆焚烧“零火点”
10月31日晚8时,宝山农场党委班子成员再次分别带领巡查督导组、执纪检查组的成员深入农场各个作业区、秋整地现场、秸秆禁烧观测点等开展夜巡行动,对值班人员在岗情况、秋整地进度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秋收以来,不管是紧张忙碌的白天还是寒风凛冽的晚上,全场干部都是日夜兼程奔赴在秸秆禁烧第一线。
据了解,为了做好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农场成立了专门指挥系统,上到党委书记下到普通工作人员,51名机关工作人员除了正常值班外,都被派驻到各个作业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工作压力传导到作业区,确保每一块田地都有人负责、有人巡查、有人监管,每个网格都有人24小时不间断值守。全场建立起“全面覆盖,网格清晰,分级管理,层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网格化属地管理体制,以四级网格化形成齐抓共管的禁烧工作格局。
为加强巡查管控,农场成立执法消防组、执纪检查组、舆论宣传组、巡查督导组,做到人员、交通工具、任务目标“三落实”,确保有人干,干到位,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国庆节期间,由农场党委书记、副场长、纪委书记带队的三支巡查督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对秸秆禁烧工作进行督查。同时组建起多支秸秆禁烧巡查值班分队,为各个中心作业站、作业区配备了风力灭火机、对讲机、高音喇叭等,并在每个作业区的主要田块和道口都搭建起秸秆禁烧值守点。
“党员干部为了大家,舍弃小家,吃住在地头,大部分同志半个月没有回一次家。”农场党委书记王金厚深有感触地说,“但是只要打赢了秸秆禁烧、综合利用这场硬仗,再苦再累都值得!”
自今年秋收时节开始,宝山农场每名下田间地头驻守的党员干部、工作人员的交通工具上都配有小喇叭、小红旗,胳膊上都戴着红袖箍,走家串户,形成流动的宣传站,时刻提醒大家不要焚烧秸秆。白天不间断巡查监控,夜间轮流巡逻,这就是连日来宝山农场党委班子成员及巡查组、督查组成员、每个网格员的“生活状态”。
“要抓好一件事,重视不重视是关键,宣传到不到位是根本。”农场党委宣传部部长肖力力认识深刻。
坚持“禁”字当头,坚持“引”字为要,措施落实,多措并举,综合施治。农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介,以及悬挂标语、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开展主题教育、设立举报电话、大喇叭音响播放等方式,宣传秸秆禁烧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秸秆禁烧的自觉性。
此外,有110人的“宝山农场全区域禁烧工作微信群”成为当地禁烧工作的一大亮点。 “通过微信的位置共享说明各自的位置,每日报告当天收割进度及禁烧情况。”农场禁烧办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为有效防止秋季秸秆焚烧现象发生,农场购置了一台“大疆悟2”4旋翼无人机,专用于巡查秸秆禁烧。这台无人机搭载了高清摄像头,360度全方位拍摄,可根据需要进行高清录像、拍照。农场派专人做好无人机“操控手”,在各个作业站的田间地头观测点展开巡查,可对重点区域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监测,成为监控秸秆焚烧的“千里眼”。
结合地面宣传车辆宣传巡查,巡逻人员划片巡查,实现空中加地面,白天加黑夜双巡查模式,宝山农场建立起“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立体巡查体系,对秸秆焚烧现象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查处,为实现“不见一处烟,不着一把火”目标提供了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