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爽
提起清代名臣曾国藩,尽管其在历史上是非褒贬不一,但他却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非常欣赏的历史人物。他的为人用人之道,严于律己的家风,对身边人、家人和亲朋“严”字当头的做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据传记载,曾国藩的家族人丁兴旺,叔姑舅姨之亲,子侄甚多。加之他本人是科举出身,中过举人、进士,以至翰林,同年同窗很多,门生故交数不胜数。从他创办湘军起家到出任两江总督,先后前来投奔他的人不计其数,但曾国藩始终对他们以“严”字相规劝。有德有才者用之,守规守纪者留之,无德无才者遣之,作奸犯科者去之,违犯刑律者处之。不仅如此,他还让家人不要以他的名义在当地惹是非,注意敛名声。他常常告诫自己,当官不能任人唯亲,管住身边的人,才是事业避败之良法。当官的可能自己守身至洁,但如果偏私任下,管不住家里人、亲友和身边人,最终将会身败名裂而招人耻笑。
当年曾国藩进京赶考时,手头拮据,告贷无着。幸赖其五舅变卖家产,方凑足盘缠。对此,曾国藩十分感激,念念不忘。在朝中做官后,曾国藩年年都要寄些银两接济五舅,以报当年扶植之恩。五舅去世后,其独子江庆才前来投奔。可是这位表弟既无才情又性格疏懒,交给他办的事无一成功,还爱以总督表弟自居。最后,曾国藩委婉而坚决地让他离营还乡了。
曾国藩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官员,对身边人和亲友尚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作为新时代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信条的共产党人,应该做得更好。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把组织和群众给予的信任当作滥用职权、为所欲为的凭借,他们不是从有利于单位长远建设、有利于工作大局考虑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将亲朋故旧安排在重要位置;任人不从能力水平考虑,而看是否听招呼,是不是自己“圈内人”。对“圈内人”迁就照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而对“圈外人”过于苛求、故意设“障”。这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作风。党员干部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论官居何职,职务多高,身在何处,都不能搞特殊,不能以权谋私。而要以身作则、立言立行,营造一个风正气清的良好工作环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上级为下级做好样子,不仅要喊在嘴上,更要落实于行动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样才会产生威信,产生号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