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淼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红彤彤的枫叶和金灿灿的稻田开始铺展在天地之间。人们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而秋天更像是一本书向天地万物开始款款而来。
秋天是一本美食书。
秋天,所有的谷物开始丰收,大自然馈赠人间的瓜果也大多在秋天成熟。葡萄、枣子、各种坚果、核桃、柿子等都挂在树枝之上,露出诱人的姿色和淳朴的香味。它们一个个像是约定好了似的,陆陆续续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犒劳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的餐桌上秋冬的伙食是最好的,因为秋天是养生的最佳季节。当我们在一本美食书中游历,既是一种阅读也是一种享受。
秋天是一本故事书。
秋,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像长须长足的蟋蟀。有的甲骨文像一只蟋蟀躲在巢穴里,表示天气转凉,昆虫藏身。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每个事件都有其因果,古代学者认为事件的因都是人为的,相当于农夫的春播,而事件的果自然就相当于秋天的收获物了。所以,中国的史册可以命名为《春秋》。不光在中国就连很多国外的童话故事也都选择秋天作为背景。古今中外的诗文之中关于秋天的描写更是数不胜数,这其中又有多少传诵千古的故事恐怕已经难以用数字统计。
秋天是一本美术书。
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们的是丰收和期盼。秋天这本美术书可谓浑然天成。天地之间唯有秋天的颜色是最为丰富和深沉。灿若群星,天空刷亮底色,白云为之翻转露出从容的笑容。小河清澈见底倒映着群山的巍峨和草木的色泽,活生生的一副流动的金碧山水画。秋天,稻田里一片金黄,辣椒地里一片火红,人们将心事露晒在天地之间,这简直就是一副不可多得的油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域的沙漠在秋的装扮下似火似金,更加热烈而真诚。登高远眺,我看到此情此景,想起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不就是如此吗?
秋天是本哲学书。
在古代文人眼里,秋有是一副秋风萧瑟、草木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在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其无外乎思乡、怀人、叹时、伤别居多,但也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喜秋之情。更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忘尘绝俗。可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悲秋”有人“喜秋”。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任何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其结论也会不一样。善思多思真是秋天这本哲学书教会我们的哲思。
秋天是承上启下的季节,它承载着来年的希望和期盼,储备下当年坚实的果子,秋天也是回报大地感恩的季节。让我们在秋天这个博大的书中畅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