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碗筷留香》
邓勤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样样都与饮食有关。在曾经的乡土中国,成千上万的母亲早晨起来,简单梳洗之后就得开始为家人准备早餐,等到孩子上学、丈夫下地劳作之后,她们才会得到片刻休息,继而又是准备午餐和晚餐。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她们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蒸炒炸煮之中了。
长大后,母亲梳着发髻、戴着袖套、系着围裙在灶台边,努力为我们操持饭食的背影经常在我眼前浮现。如今,我也为人父母,也得为家人准备一日三餐。从买菜到炒菜,一顿饭就算仅仅准备两三个家常菜,也得花费一两个小时。看着家人享受你变着法儿呈现的劳动成果,我心里的幸福滋味油然而生。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美食家苏东坡的《食猪肉诗》大俗大雅,脍炙人口。可见,饮食并不是碳水化合物这么简单,其间有饮食传统,有地域文化,有大爱亲情,更有源远流长的诗意。一部分文人如苏东坡、李渔、汪曾祺等不仅喜欢吃,而且将美食的色香味形美在何处诉诸文字,这些人就成为美食家了。
其实美食家跟经济能力的高低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深谙饮食文化之道,我们也能从普通的食物中,欣赏出它们的独特滋味来。四川美食作家彭忠富近年来深耕乡土美食文化,陆续出版了《吮指谈吃》《龙门食话》和《碗筷留香》三本专著。最近出版的《碗筷留香》包括《川味江湖》《布衣蔬食》等六辑,收录了《辣椒辣》《蕨菜肥》等五十二篇文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川菜的地方就有川味江湖。凡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经得起食客的挑剔的,都是有独门绝技的。《碗筷留香》所介绍的菜品,大部分属于川菜中的乡土美食,突出它的乡土风味,乡村风情,百姓味道,市井生活。
作者在叙述美食文化的同时,并没有将笔触局限在食材的选择、烹饪方法以及品尝感受上,而是以饮食文化为大众生活的切入点,将作者的人生经历融入其中,努力勾勒彼时彼地的社会风貌,从而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让人从中找到共鸣。譬如在《辣椒辣》中,作者从唐山大地震带给四川的影响入手,谈到了计划生育、重男轻女、幼儿开荤、乡村集市等生活细节,当然辣椒的种类、常见的辣椒菜肴以及四川人喜欢吃辣椒的缘由也尽在其中。
“饭吃八分饱,花开九成艳,睡到自然醒,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人生状态,古今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彭忠富还能从食物上引申出一些人生感悟来,譬如“朝天椒是一种最辣的小辣椒,呈圆锥状,椒果个个朝天,青枝绿叶间,一片火红分外引人瞩目。”作者告诫大家,应该学习朝天椒永远向上的战斗精神。
箪食瓢饮,碗筷留香。作者努力发掘蕴含在美食上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典故,给读者呈现出传统乡村的世俗生活,让读者仿佛进入到一个幽远的世外桃源之中。我们在对乡土美食进行品味的同时,也能顺带打捞散失在我们身后的乡愁,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