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红菱尖尖
//shuangyashan.dbw.cn  2018-09-11 05:49:06

戚思翠

  “青青菱秧碧波荡,尖尖红菱八月香。欢声笑语木桶漾,纤纤红衣采菱忙。数谁笨拙翻下桶,泱入池塘变水鸭……”一早买菜,蓦被一卖菱角的老大爷叫住:自家长的新鲜菱,贱卖了,五元一斤!一看是熟的,还热着呢。手里抓买菱角,耳边却回响起孩时用木桶采菱的歌谣来。

  苏北老家农村,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星罗密布,天然丰富的水资源,给水生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天堂。过去河水清澈时,河塘里除了盛产鱼虾之外,还有许多可食用的水生植物,如茭白、莲蓬、藕、菱角等,以及当喂猪饲料的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等。而菱角是最普遍的水生植物,尽管没有“绕城菱莲一千顷,三秋菱歌满街头”的诗意景致,但菱湖里的菱角又大又多,又甜又嫩,是我们一群毛孩子最爱生吃的食物之一。那年代,饭都吃不上,肉更是难见,“水果”一词没人提。在我们眼里,小小菱角,既是饱腹的食物,也是美味水果,还是有趣的玩具。菱角去壳是肉,嫩的可以生吃,脆甜如荸荠。老的煮熟,粉面粉面,喷香喷香。将菱角肉挖空了就是一个可以旋转“上天”的玩具呢。

  常言道:“七月半菱叶翻翻看,八月半吃一半”。刚刚进入初秋,望着河里婆娑的菱叶,心里就痒痒的,想下河捞菱角。到了八月,河里洁白的菱花儿惹眼,河面上大面积的菱叶和菱藤犹如绿色的地毯,成片地铺在了河面上,闪着快要流出油来的光彩,十分迷人。用竹竿去挑,挑不动,得划着木桶去采菱。“船”到池塘中央,菱角盘密密匝匝,多为野生。嫩菱怯生生水灵灵的抛头露面,像害羞的少女。老菱却隐居根部“深藏不露”,似在窥探着馋嘴的孩子们。但无论怎样,都逃脱不了我们这帮小“刽子手”的。菱叶与菱梗牵制一起,随着水波一漾一漾的起伏着只要勾到一片,用力拉就有很多。但如用力过猛,不仅会扯断菱藤,自己还会“翻船”下水。好在水乡的孩子都像水中鱼,淹不死。摘到鲜嫩的菱角,便迫不及待地剥开皮,洗都不洗就塞进了嘴里:哇塞,那个鲜嫩香甜呀,就甭提了。一提,至今还唇齿生津,垂涎欲滴呢。但有时也会“乐极生悲”的,比如摘菱时忽捞到一条水蛇,会吓得尖叫……

  一晃几十年,几十个中秋节过去了,我们再也没有下河摘过菱角。一因我们住进了城市,二因老家那些清水河早就“蒸发”了。如今,居住在常州这座“花都水城”里,能够买到吃到新鲜的菱角,也算是一种口福了。

  据悉,常州以菱作为地名的很多,有菱桥、菱渡、菱港、菱庄等。传说中的凌家塘,因菱而闻名。而且,还有很多采菱情歌,如“妹妹家住河塘边,八月半来菱角鲜,菱角青青两头尖呀,妹和哥哥心连心。”又“稻黄鱼肥桂子香,八月菱角舞刀枪,小伙起藕赶早市,姑娘采菱供月亮,菱秧攀在莲荷上,月里嫦娥当红娘……”难怪著名作家车前子,在他一篇文章中说过“在水红菱的肚皮上,有一点嫩绿的脐眼。看大了,或许就是江南的脐眼。”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