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传统艺术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李秀君
东北网双鸭山3月30日讯(记者 李超)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近年来,我市原创的一大批龙江剧作品《生母养母》《农民的儿子》《爱在感恩中传递》等连获省市级嘉奖,并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为弘扬城市精神、传播正能量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些优秀作品的背后,都能看到一个闪亮的名字——李秀君。
李秀君,今年50岁,现任市传统艺术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由她主演、导演的戏剧作品共计30多部,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2012年,荣获全省文化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获得黑龙江省第五届全省地方戏调演暨“白淑贤杯”评比活动导演一等奖;2014年,荣获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
一连串的光辉成绩背后,是李秀君30年来,在艺术创作方面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默默付出。2014年,市传统艺术研究中心接到了编排大型现代龙江剧《农民的儿子》的紧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2个月的时间,大规模剧本修改6次。 为了确保演出的每一个细节,李秀君带领工作人员每天加班加点,推敲细节,完善方案,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别的人员倒班休息,李秀君则一直坚守在一线,每天早8点延续到凌晨。“艺术掺不得半点假,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对白、每一段唱腔都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回忆起那段时间,演员们心疼地说,李主任一直全程参加排练,累了就打个盹,醒了继续工作,嗓子发炎了,嘴也起泡了,身体严重透支,却一直和我们这些一线的演职人员在一起。功夫不负有心人。节目公演那天,省内同行专家由衷赞叹:“用这么短的时间能排出这么优秀的作品,真是让人佩服。”赢得业界好评的同时,这个节目还创下传统艺术研究中心的三个第一:第一次在哈尔滨举办专场;第一次在全省东部城市巡演;第一次受到市政府嘉奖。参加演出的人员说:“要是没有李主任没日没夜的付出,是不可能把这项任务完成得这么好的。”最终,这部龙江剧先后在我省九个市县演出,一万多名群众到场观看,并对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017年,李秀君和市传统艺术研究中心迎来了忙碌的一年,先是创作编排了大型现代龙江剧《爱在感恩中传递》。9月中旬,在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参加了第三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及第六届全省龙江剧“白淑贤杯”调演暨小戏小品比赛奖。传统艺术研究中心还顺利完成了“携手相约共羸发展”第二届双鸭山经贸合作企业家恳谈会暨微商峰会及摄影大赛专场文艺演出和“喜迎十九大推进双深合作”双深大型文艺演出,演出受到市领导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7年8月,我市应邀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大型城市竞演节目,市传统艺术研究中心承担重要的演出任务外,还承担所有演员使用道具及服装的管理工作。节目录制当天,录制工作持续到夜里十二点多。完成后,李秀君和所有演职人员又一起收拾服装道具,直到凌晨四点多才回到宾馆休息。
有人心疼地问过她:“是什么支撑着你三十年如一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李秀君说:“观众们每一个赞许的眼神、每一次由衷的掌声,都会更加坚定我追求艺术的信念和热情。把优秀的文艺作品带到基层,送到百姓身边,再苦再累都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