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饶河县小南河村第一书记冷菊贞
东北网双鸭山3月27日讯(记者 安丽)小南河,一个有着200余户村民的村庄。村庄,宁静而淳朴。带着一份好奇,更带着一份责任,2015年年末,作为市派第一书记,冷菊贞走进了这里的家家户户。
在农村的工作实践中锤炼党性,为了村民致富不遗余力,她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诠释了第一书记的职责。“我就是村里人,村里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这就是冷菊贞一直埋藏在心底的话,更是她开展驻村工作的“座右铭”。
小南河“活了”
小南河村坐落在美丽的大顶子山下,与四排赫哲族乡东西相望,在民间素有乌苏里船歌船头和船尾之称,但却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村里土地不少却收入不多,农民固有的等待、胆怯、反复、惰性心理在这里都存在,打麻将、喝酒……似乎就是他们冬令生活的全部。
看到毫无生机的村庄,不但人穷且人心散,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当务之急。冷菊贞透过摄影人的独特视角,从风光旖旎、四季如画的景色,古老破旧、无人问津的房屋院落中发现了商机和财富,并形成了一套看山看水看民俗,发展乡村旅游,在小南河打造集观光、摄影、农家乐为一体的民俗摄影旅游基地的想法。把古老的关东味道、满村的大红灯笼拍成照片,做成视频,发到摄影群、朋友圈做宣传。
虽然致富的思路与村民进行了沟通,但村民们依然不伸手、不参与,满腹疑虑,满嘴牢骚。为让村民理解、支持,在任职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她挨家挨户为村民拍摄全家福,还个人先垫付资金,购置花布、窗花、灯笼等物品,装扮具有代表性的木刻楞老屋,动员党员先开办农家乐,发动村两委成员,翻磨盘、钉爬犁、编苞米串、挖雪道、挂灯笼,这些奔波和付出终于赢得了村民的支持,这也成为开展工作的基础。
冷菊贞还精心策划了“开耕节”、百帘饺子、“端午情”百家菜团子、“中秋节”百家花馍、“七夕”乞巧节等集观赏、互动、摄影于一体的“四节”民俗,相继推出了“四大游玩”项目和“六大盆”农
家美食,种植了百亩向日葵和油菜花海,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小南河“火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两年时间转瞬即逝,小南河村已经发展成为全省乡村民俗旅游示范点,共接待省内游客1.6万余人,营业收入100余万元。2016年,小南河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乡村旅游扶贫村、能人带户扶持项目,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国家规划设计示范村。2016年12月7日,浙江卫视《我们十七岁》明星“大过年”在小南河村拍摄,众多明星在此体验生活。第一部赫哲族题材电视剧《黑金部落》影视基地也在小南河落成,昔日的小南河变成了今日的明星村,冷菊贞本人也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龙江十大人物。
旅游业虽然能带来可观效益,但需要很长的培育时间,起不到立竿见影的增收效果。为此,冷菊贞组织村民成立了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吸收村民以资金入股,贫困群众以提供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分红。
带领村民走出大山,参加全省第一书记年货大集,销售农产品10万余元。注册了37类商标,推出了小南河辣椒酱。目前,辣椒酱生产线在县发改局的帮扶下正在建设中,210万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已经落地,省联通产业扶贫项目,县发改局正在帮助做后期论证,县扶贫办350万元扶贫项目蔬菜大棚一期已经建成,国家旅游局扶贫项目100万元旅游公厕、接待中心正在陆续对接落地……一个个可喜的成绩,饱含了冷菊贞太多的辛苦付出。
“作为第一书记,我有机会到农村工作,近距离接触广大农民,这既是党组织给予的机会,也是赋予我的责任。我庆幸在小南河村,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干的作风让这里的200余户村民能够实现致富梦!”对于未来,冷菊贞满怀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