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荣峥
老爸喜欢读书,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囤积了满满一屋子的书。这几天,老爸在整理书房,翻出了以前的旧书,也翻出了往昔的回忆。
老爸小时候,家里穷,解决温饱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读书了。老爸便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各种纸张。凡事能写字的纸,都成了老爸的宝贝。他用找来的纸学习写字,默写爷爷教他的古诗。我问老爸:“你一年就读这几张纸吗?”老爸轻轻翻看着这些纸张,说:“那个年代有几张纸读就不错了!”现在,老爸把这些材质各异、形状不一的纸小心翼翼地装订起来,收藏好。这些纸片,是老爸读书的“启蒙老师”。
后来,老爸考上了师范,注定了一辈子与书为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矿区教书。当时物资还是匮乏,能买到的书不多,能买到的好书更少。老爸除了工作上必须看的杂志、书籍之外,还会借着职业的便利,淘一些好书,像《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等外国名著,还有《围城》《边城》等当代小说。老爸在矿区也算是小有名气的藏书爱好者。
老妈说,当时她就是问老爸借书看,才走到一起的。我问老爸:“你为什么不帮老妈买一些回来啊?还是借给她,显得你那么小气。”老爸白了我一眼,说“你懂什么,书是要借的,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顺便讨论下书里的情节,这才有机会去找你妈聊天啊。不然,送给她就完了,哪里还有接下来的事啊?”说完,老爸和老妈对视了一眼,笑了。屋子里一摞摞泛黄的书籍,承载了老爸和老妈年轻时共同的回忆。
现在,老爸退休了,眼睛也老花了。虽然老爸已经看不清书里小小的字,但却不影响他看书的兴趣。如今老爸追起了潮流,用手机看青春小说、诗歌散文。他把字号调到最大,看起来清楚多了。我笑他:“你一个老头子,还学年轻人读什么青春小说?”。他不屑一顾地说:“不看看这些小说,怎么跟上你们年轻人的节奏?再说,我还没老呢!”
老爸不仅自己读书,还号召家里人一起读书。他读一本书,都会认真地做书摘、写书评,在家里的微信群分享心得,有时还会录一小段朗读音频。在老爸的带领下,家里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时代在变,书的形式也跟着改变,但老爸喜欢读书的心一直没变。因为读书,老爸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也因为读书,老爸越活越年轻。
|